●上周一Bankrate.com公布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四分之三的美國人沒有足夠六個月生活費的儲蓄。已經三、四十歲的人,甚至四、五十歲的人,連幾千元的存款都沒有,確實是令人嘆息。
同一調查顯示約一半的人沒有足夠三個月生活費的儲蓄。完全沒有儲蓄的人也仍高達四分之一。
但這不是新聞。每隔不久金融機構便會進行各種類似的調查,比如儲蓄率或退休資產水平等等,而結果必然是美國人的財務準備不充分。有很長一段時間美國的可支配收入的儲蓄率為零。調查顯示有一大部分美國人不但花光了收入還透支。金融海嘯過後人們稍稍有點危機意識,儲蓄率升高到7%,但這仍然遠低於比如中國的25%。
一個更好的話題或許是美國人為何難以儲蓄?人們無法儲蓄,對於這個問題,專家也已經有諸多討論,提出了很多看似個人無法控制的原因,主要包括:
★生活成本的升高。包括食品、住房、醫療、以及教育等等。醫療和教育年年都以超過7%的速率增加。薪資的增長則甚至趕不上通膨。
★定額福利退休制度的消失。人們越來越長壽,生活成本不斷高漲,退休所需一直在增加,公司企業30年前已經看到了這個包袱,開始把照顧退休員工一輩子的福利換成401(k)帳戶,說好給多少錢,給完就了事。換句話說,以後退休支出繼續增加,每個人必須自己負責。
★信用的容易取得。利息是銀行的重大收入來源,即便有很多信用詐騙損失和呆債,銀行的收入遠遠超過損失,因此銀行樂意無限制的提供信用。
★人們的過度超前享受。用中文的一句通俗話來說,這叫做「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個反覆被證實的心理學的研究說,當人們在「現在消費」以及「留待未來消費」之間取捨時,往往會選擇前者,覺得前者是更大的獲得。
如果認真的檢視這75%存款不足六個月生活費的人的生活方式,我相信會發現很多都有手機、有線電視、汽車、甚至家裡有冷氣設備。
種種的理由,讓人們覺得自己存不了錢都是別人的問題。為甚麼我說這些都是「看似」人無法控制的原因呢?因為我覺得這些事實上都有對付的方法,大部分也都曾分別介紹過。
生活成本高漲就要更精明的消費,經濟衰退期間我談過如何把食物開支砍去30%。住房開支過大更是簡單的問題-找便宜一點的地方住。
加州副州長紐森在擔任舊金山市長時曾提出興建迷你公寓來安置無家可歸者的想法,被該市的左派議員批評為「不人道」,我當時就想,我在東京住過那麼小的地方,一個晚上還得200美元呢。那些覺得住小公寓很委屈的人,應該到香港或東京住段時間,馬上就把錯誤思維改過來。
人們壽命越來越長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公司企業不願買單也合情合理,憑甚麼雇用一個人工作還得欠他一輩子?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要麼就精明理財和投資,積榖防饑;要麼就學習中國式教育,養兒防老。
信貸氾濫是個問題,但問題不是它應該為個人的超前消費負責。我能把自己花太多錢買iPhone怪罪到喬布斯製造了這個誘人的產品嗎?只要有自制力,任何的商業手段都奈何不了你。偉大的喬布斯和他的公司未曾從我的口袋賺走一塊錢。
總結來說,要儲蓄不困難,無非下列四點:
1.努力工作賺錢。
2.下決心犧牲今日的享受。
3.精明花錢。
4.正確投資。
能做到這四點,人人都能儲蓄,只是快慢的問題。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