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華人慎終追遠的時節。一塊墓碑為親人寫盡一生,聖蓋博谷不少華人墓碑的製造者,卻是一個不識中文的白人墓碑家族。
位於聖蓋博大道(San Gabriel Blvd.)的山谷墓碑店,一年四季各種文字的墓碑擺在前庭,包括不少中文墓碑,讓往來民眾猜測掌門人與華人有甚麼關係。
「我不會中文,也看不懂中文,但客人一半都是華人和亞裔」,80年的歲月讓Blaine Montgomery的腰背已微駝,「我父親當年從賓州輾轉搬沙加緬度再來洛杉磯,我從15歲跟隨當周末小工,現在連兒子都快成掌門人,一晃就是65年。」
落戶洛杉磯,Blaine的父親老蒙哥馬利先在玫瑰岡墓園當市場推銷員,順帶幫忙熟人接一些墓碑訂單。1949年,老蒙哥馬利開始將自己買下的聖蓋博大道的私人住宅前廳,開闢為墓碑展示廳,接到訂單後交給熟悉的墓碑公司製作,從中賺點手續費,也方便街坊鄰里。
沒想到訂購墓碑生意一傳十、十傳百,客人愈來愈多,老蒙哥馬利乾脆辭了玫瑰岡工作,買來各種各樣機器,家裡後院很快變成墓碑加工場。大半個世紀過去,蒙哥馬利家已變成南加最大墓碑生產場之一,除自己接單外,還為南加州遠至聖地牙哥的十多家墓碑公司生產墓碑。包括911恐怖事件後五角大樓死難者紀念碑、蒙特利公園市府前的二戰中美軍民聯合抗戰紀念碑,大型石碑都出自蒙哥馬利家族之手。
「僅是自家接的單子,每周平均30個」,Blaine說,與剛失去親人的悲痛相比,很多家庭來給親人訂購墓碑時心情已相對平靜,即便如此,墓碑總會讓人聯想到死亡和人生,心情總是比平常人沉重一些。
1930年前,美國的墓碑幾乎全部是手工鑿刻,工人辛苦,做工也慢。Blaine說,從1990年代開始使用電腦打印拓型,墓碑文字、花紋甚至照片,都更精緻,效率提高不少。
「做墓碑,其實是為人生送行」,Blaine說,他15歲開始幫忙父親,後來上了東洛杉磯學院,畢業後也曾在水管公司當技術員。後來經濟起伏,公司倒閉,乾脆回到父親公司,從此一生與墓碑結下不解關係。
種種原因,很少人願意在這一行長期幹下去。雖然每小時願付出80元酬勞,但工人還是不容易找到。Blaine說,年過八旬,很希望給自己放個長假,但「記憶中上次度假是在1984年,去北加州看紅木國家公園」,那種享受,30多年沒再有過,「你總不能看著天天接連不斷的訂單不管,這已不是掙不掙錢的問題」,老人說,很多客人都是50、60年代的老朋友,當年的年輕人如今變成了老人、故人,用墓碑為他們的人生畫上完美句號,自己感到義不容辭。
在1949年前,加州一度全面禁止墓碑豎立安置,一來以便利墓園管理和清潔,二來也營造墓園安詳清幽環境。Blaine說,後來大批移民湧進,政府也開始修改墓園管理法,比如聖蓋博谷最大墓園之一玫瑰岡的部分地區,允許墓碑豎立安放,但Forest Lawn至今保持全部墓碑平放的傳統。他說,目前墓碑豎立安置的九成是亞裔,還有部分是亞美尼亞人。
「如果人生重來,我還會選擇這一行」,Blaine說,他近年還親手設計6000多種墓碑,「儘管許多都被人盜版使用」,但能給逝者的生命畫上美麗休止符,留給親人永久安詳回憶,何嘗不是另一種人生意義。
2013年4月4日星期四
白人墓碑家族 看盡聖谷變遷
11:02
bigcat
No comments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