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星期五

匯款買屋遭疑洗錢

大陸打房讓不少投資者出脫本地房產轉向海外。圖為美國房屋銷售員正向有潛力的中國買家推銷加州的房地產。(Getty Images) 中國大陸中共18大後出台國五條,將對出售二手房徵收20%的個人所得稅,許多人趁在地方細則出台前出售房產,轉而到南加州投資房地產,大筆的資金從中國轉移至南加。 由於大陸有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外匯匯出管制,將數十萬美元從大陸轉移到南加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去年底開始,王先生在一家美資銀行開戶,並接受多筆上萬元來自大陸的匯款,準備在南加投資房產。結果短短數月內,多次接到銀行電話,要求上門面談,解釋資金來源,不堪其擾的王先生最後不得不選擇關戶,尋找另一家銀行開戶。 美國工商銀行一名代表表示,近日確實有不少華人前來打聽大額匯款的信息,不少都是非移民,父母準備匯錢過來讓他們買房。她指出,因為大陸的外匯管制,消費者會選擇讓親朋好友以各自的名字分多筆匯款來美國,但如果收錢人無法解釋清楚錢的來源,短時間內有多筆不同匯款人姓名的大額款項進入新開賬戶,很容易被認為有洗錢嫌疑。不過如果在開戶時,就已知曉匯款人的姓名,可以在開戶時就告知銀行,若姓名與匯款人相符即可。而一些大的美資銀行以前對國際大額個人匯款很鬆,近幾年卻為此被罰款,因此碰上像王先生的情況,銀行方面就會非常小心。 南加大孫同學透露,父母已經賣掉大陸一處地產,準備在南加置產,並讓他管理,因此孫同學這幾天前往各家銀行打聽從大陸匯款到美國的限制和費用。他透露,南加州地產代理建議他在兩個月後再買房,防止解釋不清資金來源導致麻煩。 貸款經紀傅毅表示,銀行在審核貸款時,如果貸款人的首付資金在銀行裡不足兩個月時,他們會對來源調查,如果貸款額、首付款同貸款人的收入不符,貸款就會遭拒絕,因此想從大陸匯款過來買房的人,應將首付款在銀行存放兩個月,避免洗錢嫌疑。 會計師吳曉波稱,大陸父母給在南加孩子匯錢時,因為父母不具備報稅資格,不會產生贈與稅問題。贈與稅只針對送錢的人,而收到的錢並不算收入。同時他建議,最好大陸的父母可以先到南加開戶,直接將錢匯入自己名下,這樣也可免去不少麻煩。...

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

買轉機機票 須防陷阱

從美國回中國,透過機票代理商購買途徑第三國轉機的機票,雖然價錢優惠不少,但其中暗藏的玄機卻把旅行者耍得團團轉。經由加拿大轉機去中國,要求在某些條件下需持有轉機簽證(Transit Visa)。在新加坡、日本轉機雖無明文規定,但經常也有旅客登機遭拒,就連在香港轉機都得提心吊膽美國買的奶粉能否順利過關。吃過虧的民眾感歎,貪小便宜花大錢,轉機機票需謹慎購買。 在美留學的Emily馬購買從美國經香港轉機到中國大陸的機票,擔心香港3月實行的不許攜帶三罐以上奶粉離港的禁令是否會波及到轉機客。香港食物及衛生局(FHB )以書信通知她,「24小時內首次離境的人士也受三罐奶粉的限制,凡是經由香港,轉乘其他交通工具離境的人士都在此規定內」。 聽聞此消息,網上頓時炸開鍋。許多網友大聲質疑,「奶粉是美國買的,和香港扯不上半點關係,憑什麼不讓帶回中國」。有人建議,應該檢查奶粉包裝或核對發票,只要是美國購買的,確認沒有搶佔香港本地貨源就應該放行。 國泰航空駐洛杉磯辦公室表示,暫沒有接到通知說明該規定會對「只轉機,不入境」的旅客也有影響。但若機票的終點地是香港,打算由香港坐大巴回大陸的旅客,就被視為「入境再出境」,「恐怕就要控制奶粉的攜帶量」。 計畫春假回國的Dennis在機票代理網站CheapOair花680元訂到洛杉磯到上海往返機票。雖需經溫哥華轉機,但因價格便宜,不以為意。直到3月初他才知道加拿大轉機竟也需簽證。他致電加拿大駐洛杉磯使館,但只有語音留言;親自去使館,卻被告之簽證業務只在特定日期的早上開放一小時。他唯有在加使館官網上辦理,但遲遲20天都沒有回應。加使館表示,「即使辦理過程耗時30天也算正常」。 本以為680元機票撿到便宜,最後Dennis卻不得不選擇罰款250元,再付200元,重新改簽無需途徑第三國轉機的機票,「這比買一張直航機票還貴300元」。 他曾以機票代理機...

2013年3月22日星期五

華埠服務中心 提供電訊教育及申訴輔助

華埠服務中心與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資助的多種語言電訊教育及輔助計畫結為合作夥伴,提供消費者電訊教育及申訴輔助,華裔民眾和新移民可多加利用。 華埠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將包括指導消費者如何閱讀電話單、如何避免逾期罰款、提示購買手提電話服務須知及指引消費者申訴的途徑。華埠服務中心也教導消費者如何申請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加州普濟電話計畫。 目前加州低收入家庭普濟電話計畫的合格條件分基於計畫及收入兩類。基於計畫是指申請人或家中一位成員已領有醫療卡、能源補助、聯邦補助金、健康家庭計畫A類或糧食券等政府輔助計畫的家庭。而基於收入是指年收入總額不超過限額的家庭。目前低收入家庭限額為一至兩人家庭年收入不超過2萬4700元,三人不超過2萬8800元,四人不超過3萬4800元,四人以上每增多一人可增加不超過6000元。 華埠服務中心可協助消費者與電話公司溝通,如果發現電話賬單有問題或需要協助解釋賬單,可聯絡華埠服務中心綜合個案服務部門,預約電話 : 213-808-1700...

十種職業…輕鬆又高薪

March 22, 2013  目前工作並不好找,很多有工作的人則工作負擔日益沉重,能找到輕鬆又高薪的工作令人羡慕。「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網站利用PayScale 的數據,找出十大「薪資過高」的工作,也就是壓力小薪水高,或是員工自認其工作不見得對世界有貢獻的職業。 1.顧問軟體工程師(中位薪水12萬3000元): 這些高級程式設計師為大公司設計和維護精密的電腦網路,但工作枯燥,很多工程師質疑他們工作的價值。 2.品牌策略師(9萬700元): 這些廣告或行銷專家努力改善公司和產品的形象與聲譽,但品牌策略師對自己工作重要性的評價遠低於其他專業人員。 3.互動設計師(11萬6000元): 很多網站依賴這些技術專家讓使用者上網的經驗有趣而投入,但往往是為了誘使他們購物或進行交易。 4.行銷研究主任(12萬2000元): 現在的市場研究專家越來越注重分析數據,而不與真人互動。坐在電腦前工作壓力很小,職場環境很優渥。 5.會計顧問(8萬1700元): 這些精專的審計員擁有很多專業知識,但近四分之三的會計顧問自認其工作對世界沒有正面影響,甚至把世界變得更糟。 6.投資組合分析師(8萬1800元): 這種工作不斷調整投資組合以提高價值,連分析師自己都質疑這種專業的價值何在。 7.批發金融推銷員(10萬9000元): 向商家推銷金融產品的人員努力呈現最好的一面,但很多人對這些推銷員持懷疑態度。 8.專利權律師(17萬元): 以往認為專利是發明家的突破,但現在專利其實是大公司阻止對手取得技術優勢的手法,而打這種法律戰的律師收入在專業人員中居高位。 9.投資顧問(11萬1000元): 金融顧問可協助制定長期投資策略,但有時他們推銷產品或主張積極交易以謀取個人利益,使得消費者對這個行業感到懷疑。 10.資訊數據科學家(13萬3000元):...

2013年3月20日星期三

低收入健保 送上門要小心

  img alt="徐小姐從醫師診所處收到的低收入保險卡。(本報記者攝影)" src="http://matchbin-assets.s3.amazonaws.com/public/sites/261/assets/13637650016690201303200034573_46316.jpg" title="徐小姐從醫師診所處收到的低收入保險卡。(本報記者攝影)"> 徐小姐從醫師診所處收到的低收入保險卡。(本報記者攝影) 有全職工作,年收入達中產階級,也有雇主提供的PPO健康保險的徐小姐近日去看家庭醫師,卻被診所工作人員莫名其妙申請了一張加州政府提供給低收入使用的「家庭計畫」(Family PACT)保險卡,讓她不知所措。 雖然拿到健康保險已有一年,但徐小姐從沒看過醫師。直到3月初她決定找一位家庭醫師,做一次常規身體檢查,才首次使用公司提供的PPO健康保險。 她按照保險要求,自掏腰包交了15元自負額(Co-payment)給醫師診所,並將保險卡交由工作人員影印存檔。但在她離開前,工作人員卻給她一張表格填寫,其中包括社會安全號及年收入。她以為只是常規步驟,就如實填寫每一項。 工作人員看過她填的表格後,告訴她,「你的年收入太高,不用寫這麼多,寫1萬元就行」。徐小姐以為這只是出於保護隱私的目的,於是按照她的建議把年收入改為1萬元。 隨後工作人員拿出一張寫著「加州政府健康項目」(State of California,Health Access Programs)的綠色卡片,在正面寫上徐小姐名字,讓她在卡片反面簽名。她詢問這張卡有何作用,工作人員只是告訴她,「以後過來看醫師帶上它就行」。徐小姐接過卡片,沒多想便塞入錢包離開診所。 事隔多日,她與朋友聊天才得知,這張綠色卡片俗稱「Family...

行車紀錄器走俏 謹防觸法

March 20, 2013 img alt="賽普特公司老闆Cathy周就目前就在使用行車記錄器。(Cathy周提供)" src="http://matchbin-assets.s3.amazonaws.com/public/sites/261/assets/13637638896083201303200015328_46302.jpg" title="賽普特公司老闆Cathy周就目前就在使用行車記錄器。(Cathy周提供)"> 賽普特公司老闆Cathy周就目前就在使用行車記錄器。(Cathy周提供) slideshow img alt="行車記錄器不僅可記錄生活精彩瞬間,更能在事故發生時記錄過程作為呈堂證供。(賽普特提供)" src="http://matchbin-assets.s3.amazonaws.com/public/sites/261/assets/13637638813852201303200015317_46302.jpg" title="行車記錄器不僅可記錄生活精彩瞬間,更能在事故發生時記錄過程作為呈堂證供。(賽普特提供)"> 行車記錄器不僅可記錄生活精彩瞬間,更能在事故發生時記錄過程作為呈堂證供。(賽普特提供) slideshow 行車紀錄器(Event Data Recorder)素有「汽車黑匣子」之稱,透過高清鏡頭攝影、錄音將車輛行駛途中的影像和聲音完全記錄,不僅可拍下自駕遊時的沿途美景,更多用它將車禍發生過程記錄,或交通糾紛時提供證據。行車紀錄器在台灣、大陸使用已非常廣泛,如今在重視個人隱私的美國市場也日漸走俏。律師認為,行車紀錄器保障個人權益功不可沒,但民眾也應小心使用、謹防觸法。 喜愛自駕遊的亞凱迪亞市陳先生日前就購買行車紀錄器幫助攝錄途中風景,「能將跋山涉水的過程完全拍下來並且轉到電腦中存儲,日後和朋友一起回味,相當有成就感」。...

美國綠卡的愛與怨

March 19, 2013 移居美國追求身分,申辦綠卡,幾乎是每位新移民美國夢的起步。「綠卡在手,希望無窮」更是新移民圓夢的開始。 曾幾何時,美國綠卡竟有人視如賤土,急著拋棄。以最近的例子來看,大陸首富、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聲明「已在美國領事館交還綠卡」,充分顯示大富人家對許多人終生追求的一張綠卡,現在已食之無味。 大富人家拋棄綠卡,純為避稅,可想而知。連近來稍有積蓄的平民百姓也受不了「肥咖條款」,他們一夕間發現,美國夢代價如此高,權衡利弊,實在不划算,頗有「遇人不淑」之感。紛紛苦思如何擺脫綠卡的羈絆,即可窺知「肥咖條款」的殺傷力。 綠卡本是讓準美國人合法居留就業的證件,如今竟成了外籍移民避稅人的「緊箍咒」;回歸原點,真正造成富豪出走,民眾不滿的是「肥咖條款」的四處出擊,讓海外有資產或所得者,逃之唯恐不及,而美國國稅局查稅無孔不入,更讓習慣狡兔多窟的富豪不敢認同這個未來可能寄居的尋夢園。 綠卡在美國這種唯稅是圖的國家,成了緝查漏稅的線索,海外追稅,造成財富外流,富者卻步,倒是始料未及。綠卡因此成了新移民愛怨情仇的焦點,更是無辜。 想當年美國強盛之時,各方菁英富豪千方百計利用各種名目在美國落腳,取得一張綠卡猶如護身符,連走路都有風。美籍身分回國做生意,如虎添翼,備受榮寵,旅美華僑的頭銜,更讓親朋好友欽羨不已。 沒想到風水輪流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不到20年,情勢逆轉。當年神氣活現的美國佬,竟然日走下坡,民窮財盡,債台高築,搜刮民脂民膏,無所不用其極,推出肥咖條款更是力道十足,頗有一網打盡海外僑民漏稅的霸氣,更不顧被課重稅的民眾痛的哇哇叫,至於稅務界的名言「不要只拔鵝毛不管鵝叫」更當耳邊風。 此次肥咖條款最後能否鉅細靡遺追稅得逞,還待考驗,但富人及新移民打退堂鼓的效應,多多少少反映民心向背。 新移民對美國綠卡的愛與怨固然與個人價值觀有關,卻也反映美國這個世界強國的興衰,以往唯我獨大時,各國菁英競相爭取入籍歸化,平民百姓也爭先恐後或就學、就業或投資、或依親,以取得綠卡為最大心願。如今,綠卡不再炙手可熱,有人棄之不覺可惜,美國不再是築夢之地,課重稅又不得民心,美國政府實須檢討霸道文化逼退來者,到處樹敵,絕非長久之計。何妨學學王道哲學,近悅遠來,德澤廣被,民眾心服,才是正道。...

2013年3月14日星期四

美海外追稅 肥咖上路

美國政府設立肥咖(FACTA)條款,影響成千上萬在海外有資產的美國人。以下是兩個典型的個案: A先生夫婦退休後搬來美國和子女同住,申請了綠卡,到社安機構辦了SSI和醫療卡,不只免費看病,夫婦每月還有近千美元美金的生活補助費。A先生讚嘆,美國不只好山好水,社會福利也真好。直到最近看報,才發現自己可能成為詐欺和逃稅犯。為什麼?因為他們夫婦都是教師退休,在台灣領18趴,存款和收入遠超過美國領SSI和醫療卡的上限。而且他們利息收入未報稅,銀行存款也從未在美國申報。他們聽說銀行存款可能被美國國稅局「洗」光,還有可能因逃稅和詐領醫療福利而坐牢,A先生開始夜不安枕,得了憂鬱症,幾乎變了一個人。 B先生在中國近20年的經濟大躍進中投資了公司和房地產都大賺,成了資產超過千萬美元的富翁。他申請投資移民,拿了綠卡。他在中國商場翻滾多年,什麼場面沒見過?但他移民前無人告知,移民後也聽信身邊朋友的話,忽視了美國稅法的厲害,看了最近報載美國海外追稅,才知有什麼肥咖和肥爸條款,以及可怕的海外自願申報,他去見了會計師,計算後發現,一張薄薄的綠卡,可能讓他失去努力一生所累積的一半資產。為什麼?因為他從未在美國申報中國的收入和繳稅,在中國的公司和投資也從未在美國申報資訊報表。當然,他在美國和香港的投資也從未在中國申報。肥咖條款上路,美國和中國銀行都可能提供資訊給合約國政府,也讓B先生非常不安。 您覺得這些故事熟悉嗎?類似的故事在華人社區可能成千上萬。A先生和B先生該怎麼辦?本文試圖提供一些答案。 本文從肥咖條款談起,以五部分來對FATCA和其他相關的稅法做解析。第一部分是FATCA的簡介和應對之道;第二部分討論投資外國金融資產的申報;第三部分是投資外國企業的申報;第四部分說明外國信託、遺產、和贈與的申報。第五部分解析要不要參加第三波海外自願披露運動。 但筆者聲明,本文只是一般的法律解釋,並非提供稅務諮詢,讀者應根據個人情況,諮詢自己的稅法顧問,本文不能作為稅務諮詢的依據,也不能用以避免處罰。...

醫療帳單出奇高 可議價

不諳美國醫療制度的新移民,看病就醫不僅有醫病溝通的語言隔閡,通常收到密密麻麻的醫療帳單,更是看不懂,甚至被高得驚人的收費嚇出冷汗。 橙縣張先生近期半夜心臟不適,赴醫院急診,當天急診室醫護人員為他抽血、照X光、做心臟監測後,他在急診室等候兩個多小時,連醫師都沒看到,最後護理人員告訴他,檢測報告顯示心臟無問題,便讓他回家。 張先生表示,當天急診他付了600多元,事後接到一筆1500多元的醫療檢驗帳單,他用信用卡付清後,隔一段時日他又收到醫院寄來高達7600元的帳單,上面列有保險公司給付額及他個人的自付額,讓無健保的他一頭霧水,且擔心付不起這筆醫療費,但與醫院的收帳公司連繫後,收帳公司卻又表示他已支付Cash Rate收費,可不必理會這筆帳單。 聖蓋博市林太太去年底做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事前她與醫院確認過,她的健保會給付手術費,但事後收到的手術帳單,卻要她支付一筆2000多元的麻醉費用。 林太太向院方查詢,為何要她自付麻醉費用,院方解釋是林太太未於手術前,指定健保公司涵蓋的麻醉醫師。 食道先天性狹窄的周先生,每兩年進行一次食道鏡定期追蹤檢查。過去他都就近在區域中型醫院做檢查,前年嘗試去大型教學醫院檢查,想體驗大型醫院的醫療技術及服務。 周先生說,這家大型醫院食道鏡檢查,不但比區域中型醫院貴三倍以上,且他做食道鏡檢查一向都事先跟醫師要求不使用鎮定劑,但這家大醫院5000多元的帳單上,居然不實列算鎮定劑藥費。 在華資醫院負責行政管理的Eric表示,通常急診室護士會為急診病患做點滴、驗血、驗尿、X光或心臟監測等必要的測試和診療手續,有時病患雖未與醫師碰面,但這些檢測報告均須醫師檢閱,所以即使病患未與醫師接觸,事後帳單除相關檢測費用外,還會有醫師診斷費。 至於無健保的張先生,能幸運免付7600元帳單。曾任職醫院的林姓醫師表示,張先生急診當天付的600多元,相當於急診保證金,事後接到的帳單,才是院方開列的急診費用,通常醫院帳單所列花費是實際醫療成本計價的八至十倍,其間涵蓋院方與健保公司的議價空間,絕大多數醫院都採行這種模式與保險公司互動。...

走出社安金的迷思

社會安全金(Social Security)是美國最大的退休收入來源,但多數人對其運作方式並不清楚。更糟的是,訊息錯誤會造成不當的退休決定。以下是有關社安金的十大迷思: 一、社安制度能維持下去嗎? 社安制度能支付100%已承諾的福利,直到2033年,之後可支付75%的已承諾福利。若你較悲觀,可把社安金的估計減少25%。 二、社安金划得來嗎? 社安金是包括退休金、殘障金和人壽保險的完整福利。年收入4萬3000元的員工,若是配偶不工作,必須存錢超過70萬元,才能使退休金加倍,另外還得自購殘障和人壽保險。社安署的管理費用很低 (0.8%),其福利金至少有15%免稅。 三、社安署如何計算我的福利金? 要有資格退休領福利,至少要半職工作十年。福利金的計算是根據工資最高的35年做個平均,假如你從完全退休年齡(FRA,目前是66歲,逐漸調升到67歲)才開始領取福利,可獲100%的福利金。在FRA之前領取,金額較少。FRA 之後領取,金額較高。 四、我何時申請可領到最多社安金? 這是個人的財務規畫決定。依據美元現值計算,考慮到通貨膨脹、課稅、領錢選擇和利率,也許提早申請較好。 五、哪些是規畫社安金的好工具? 一定要在社安署網站www.ssa.gov/myaccount/設立帳戶,www.ssa.gov/OACT/anypia/ index.htmls有不同的計算機可使用。 六、我的家人可領社安金嗎? 在某些情況可以。你的配偶或前配偶若達FRA,她的福利金最高可達你的FRA福利金的50%。若配偶提前申請(最早為62歲),金額較少。若配偶照顧16歲以下的子女,任何年齡都可獲50%的福利金。你的未婚子女若是未滿18歲、未滿19歲仍讀高中、或是從小完全殘障,可領50%的福利金。在多數情況下,你的家人須先根據自己的工作紀錄申請福利(例外的是你超過FRA的配偶)。...

2013年3月13日星期三

怎么替美国宝宝取英文名

  在美国,英文名是由三个部份组成的:First name 名字  middle name 中间名  last name(Family name)姓最后一个姓,当然就不用怀疑咯,姓张就取 zhang比较另人困惑的就是怎么取名字,网路上有很多取名网站里都有上百上千的名字可以参考准妈妈们可以上GOOGLE搜寻一下"取英文名"就可以啦!很多妈妈问菲姐,到底要不要取"中间名"呢?这个问题,肯定很困惑妈妈们吧!如果你姓王,又帮宝宝取个很大众化的名字,比如叫 Micheal Wang 这样的名字也没有啥大问题,但如果宝宝以后去美国念书,肯定会碰到班上一大堆叫 Micheal 的同学,这样的话就会有区分的问题了,所以就需要取个"中间名"来做为区分.当然也不是所有美国人都取中间名,但有很大的比例是有的,比如说以前美国总统肯尼迪 John F. Kennedy 大家简称他叫 J.F.K, 这里的 F 就是指他的中间名缩写.当然取中间名,也有些重点,因为在美国名字很多时后都讲缩写,比如说:姓Chen 取名字就要小心取成了Kevin Frankie Chen, 缩写成 KFC 那以后小孩上学就会被叫炸鸡一样的取笑, 或是取成 Walter Chen, 缩写W.C 变成厕所了,所以这点请妈妈们一定要注意!网上有很多教人取名的方法,都很好,你们都可以看看, 但菲姐个人偏好,把中文名跟英文名放在一起比如说,宝宝中文名取好了叫王晓明,那你就可以帮他取个好听点的名字比如叫 Alex,把中文名字的拼音放在中间名的位置,例如: Alex Xiaoming Wang. 这样的名字肯顶是独一无二的啦 (以后在中国生活也方便),就算有很多人叫ALEX也可以区分开!跟中文名斜音的英文名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 胡丽丽 叫 LILY HU 等等.取好的名字要做功课的,准妈妈们,在你待产的闲散时光中,记得多花点精神,来替宝宝取个好英文名哦! ...

2013年3月12日星期二

臨工簽證 移民改革新焦點

參院兩黨小組與工會和企業團體,都同意有必要改革為外籍低薪臨時勞工提供的簽證,因為這些工作很辛苦,勞工又缺乏保護。但是,他們對如何改革立場嚴重分歧,已成為移民改革另一個棘手問題。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這個問題涉及為美國企業提供臨時外勞的兩種主要計畫,一種是農業工人,另一種是到美國做庭園工作、食品服務和其他低薪工作的非農業工人。 這個問題關係各種對立的利益。美國商會及其代表的企業界,正與美國勞工聯盟協商非農業工人問題;農工組織與農場業者協會正協商農工短期簽證計畫;兩黨參議員則希望確保本州企業的利益。 參院八人小組預定在4月初提出移民改革計畫,可是小組成員馬侃承認臨時勞工簽證還存在嚴重障礙。他說,工會向來強烈反對這種計畫,而去年大選結果使他們自覺立場更強大。 美國目前每年為非農業工人提供6萬6000份H-2B短期簽證,而去年核發了大約5萬份。企業抱怨簽證數量太少,也無法滿足家庭療護員等需要全年工作的職務。工會則批評現行制度壓低工資,也沒有為外勞提供保護。 美國商會與勞聯上個月達成廣泛協議,主張為從事全年工作的低薪外勞設立新的簽證計畫,並讓這些勞工能夠獲得較長久的合法居留身分。但是,商會與工會未能對這類外勞的薪資水準等一些較麻煩的細節達成協議。企業認為現行法規導致薪資太高,工會則認為工資太低。 此外,商會與工會雖然同意應根據美國經濟情況,增加或減少簽證數額,可是雙方未能就具體上限達成協議。 H-2A農工簽證也引發類似爭議。這種計畫經常被批評對工人不友善,對雇主也缺乏彈性和成本太高。農工工會正與農場業者談判的改革計畫,除了季節性農工,也主張納入全年都需要勞工的農業企業。工會也希望限制簽證數量。 工資也是農工簽證的敏感議題,工會也希望為農工提供新的保護,並為未來根據全年工作簽證來到美國的農工移民,提供合法居留途徑。 ...

2013年3月7日星期四

美國生子 - 出生公民權的歷史根源

1868年,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通过,第一款这样写道:“任何人,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司法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任何州都不能制定或执行任何削弱美国公民权利或豁免权的法律。”   它被称为“落地公民权”或“出生公民权”。 当这个本意为了结束奴隶制、纠正美国没能解放黑奴这一历史错误的修正案得以通过时,大概谁都没有料到,它会在140多年后化为一项政策的漏洞、一批掮客的商机和无数父母的心动与行动。   “落地公民权”给出的理由   为什么“赴美生子”这种畸形的社会热潮能在世界诸多国家被一再复制?在许多专家和政客们看来,“出生公民权”正是制造一波波浪潮的政策源头。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极少数提供无条件“出生公民权”的国家。在英国、法国、德国等诸多欧洲国家虽然也有类似的“出生公民权”政策,但各国政府对于公民权的认定都是有条件的,比如要求至少父母的一方有永久居留权或者是公民。   早在1868年,“出生公民权”作为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条款之一就被国会批准写入美国宪法。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外国驻美外交官和外国入侵军队成员因为享有豁免权,其在美所生子女不拥有美国国籍外,其他在美外国人因为都要遵守美国法律,其在美所生子女自动拥有美国国籍。   如今,“出生公民权”因为美国带来了大量外国公民赴美生子占用社会资源而饱受诟病;但140多年前,这项政策的出台却因保护了内战后美国黑奴的平等权益而在全美广为世人称道。   在内战前,南方各州的“黑人法典”,不但禁止获得自由的黑人参加选举投票,而且禁止他们甚至自由选择工作、拥有土地和进入社会保障体系。1857年的“德雷德·司格特决议”规定,非洲裔美国人不是美国公民,并称黑人“如此低下,所以他们没有白人那样的权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868年出台的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与1865年批准的第十三修正案和1870年批准的第十五修正案,被合称为“内战修正案”,为确保废除农奴制,抵制种族歧视提供了法律依据。...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