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5日星期三

華裔移民美國,是不是錯了?美抗貧50年失敗根源

image

美國是全球最富強國家,諷刺的是,有4600萬人生活在政府訂的貧窮線以下,貧窮人口仍占總人口15%。自詹森總統50年前對貧窮宣戰,為何迄今仍「國窮 民貧」,卻又能成第一強國,非常矛盾。到底消滅貧窮的障礙在那裡?新年的民調顯示,美國54%的人認為自己生活走下坡,直到2050年前都難變好。這樣 「看衰」自己、喪失自信,華裔移民美國,是不是錯了?

這些問題是絕多數華裔移民永遠盤繞心中的疑問,似乎也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因為如果問題的根源明確,以美國人現實主義態度,應早就對症下藥謀求解決了,不致拖到今天。

美 國財政困窘,維持首強很大關鍵是船堅砲利維護住「美元帝國」,靠印美鈔和借錢度日,美元本位的世界經濟,各國買美債,加上政治、外交、軍事、科技、金融、 貿易等優勢,維持「貧窮但強盛」的美國不墜。對抗貧窮為何失敗?制度是一大根源。資本主義社會獎勵勤勞、發揮智慧,能者多得,200多年發展創造今天的繁 榮。矛盾的是,自由市場經濟下,財富愈來愈集中,貧富懸殊嚴重,形成兩極分化社會,部分人指責政策偏袒資本家和富人,是抗貧失敗的原因。資本家日進斗金, 譬如「股神」巴菲特2013年平均每天賺3700萬元,每秒合計500元;比爾‧蓋茲2013年財富淨增115億元,形成「一個國家,兩個世界」、 1:99的社會正是美國社會分歧的根源。

但形容美國制度鼓勵勤勞,很多人不同意,反而認為福利制度譬如失業救濟、糧食券等有「鼓勵懶惰」 之嫌。這類制度的良善美意因執行浮濫或被濫用,中產階級深信劫富或劫中產濟貧是抗貧失敗的主因。譬如失業福利,近年最長可申領99周,領取期間雖須定期接 受政府查核,有無認真接受職訓、找新工作,但查核認定寬鬆,年輕人靠失業金旅遊各地、華裔返中國謀新職後,美國地址照樣收到失業金支票;糧食券、低收入補 助冒領如家常便飯,只要敢昧良心「吃定政府」,譬如現金收入不報稅,再申請失業救濟或低收入補助、糧食券,在西裔、華裔社區是公開的秘密。很多新移民或老 年移民從未向美國繳過一天稅,卻成政府福利受惠者,這些人都是統計上的「貧窮」族群。

至於特定族裔長期領取救濟金比率很高,或在低教育水 準、低謀生能力,或根本無意願工作,只等待政府援手,在都會區都常見。消滅貧窮須「人助加自助」,對賴定政府的這群人,除了無限同情,可能還有無限痛恨, 美國政府抗貧投入多少資金、收益如何,檢討似不夠多,正是選票市場爭奪和兩黨拉鋸的結果。基本的教育謀生技能在自由制度下,國民教育有死角,抗貧自然失 敗。

政府不能「無限責任」正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基本路線之爭。美國公共資源龐大,但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是另一問題。譬如過度外在導向的政 策,為維護美國全球利益,須維持強大國防軍力,軍費占全球軍費43%,是排名第2至第15的國家總和,內政比重自然變輕;公務員系統福利過度優厚,壓得聯 邦和各級政府喘不過氣,底特律市破產就是美國的一面鏡子。美國被「全球利益」和軍工複合體的韁繩套牢,內政不治,抗貧失敗,各地基礎建設如道路、橋樑老邁 年久失修,原因都在此。

美國因環保和維護自然資源,許多高污染、低薪工作機會轉移國外,運用外國廉價勞工和自然資源,造成美國工作機會流 失,也間接助長抗貧失敗。統計顯示,美國全職工作者只有3%生活貧窮,無工作者貧窮率則高達33%,可見充分就業有助消除貧窮。但嚴苛的勞工法規、環保、 高工資等因素,充分就業根本難實現,貧窮和低階勞動者脫貧更難。

所以美國需要「大翻修」,總體資源分配、內政各種問題都須重新擘畫。靠提 高聯邦最低時薪自7.25元至10.1元是把雙面刃,企業成本提高反而增加產業外移動力,除非屬高獲利產業,勞工階層未必受惠,反而殺雞取卵,加州一些城 市是前車之鑑。美國現在比任何時候更需要像開創社福制度的羅斯福總統那樣的人物,尋找美國起死回生的「還魂丹」,這個「救世主」還未出現。


美國有工作仍貧窮現象

經濟景氣漸復甦,檢討美國貧富懸殊的聲音卻愈來愈多。德國之聲日前報導,美國是冰火兩重天,首都華盛頓有工作仍貧窮的人比比皆是。日前逢美國對抗貧窮50 周年,但全球首強國家仍窮人遍地;全球財富集中趨勢愈來愈明顯,為甚麼有工作做,還繼續貧窮?低薪和可支配所得太少,應是主因。

美國失業率已跌至7.6%,通常維持6%就表示充分就業了。但這個數字是逢期中選舉年官方玩的數字遊戲嗎?經濟轉好,為甚麼很多民眾「無感」,只有最底層的民眾最知冷熱。

華裔有勤儉美德,通常省吃儉用、積穀防飢。經濟不景氣對華裔打工族當然也是沉重衝擊,但危害和慘淡情況通常好過其他族裔。華裔移民「赤貧」比例相對較低,多數華裔或許感受不到主流媒體報導的那種貧窮。當然,甫出校門、待創業立足的社會新鮮人例外。

美 國有四分之一的人時薪不到十美元,換算月薪平均不到2000元。扣完稅或許只剩約1500元。吃飯要花去350至400元,交通、保險、住家(房貸或房 租)、水電瓦斯和電話費、衣物、日常生活瑣碎開銷等,如果不是雙薪或三薪家庭,或四處打零工兼差,如何過日子?有學齡孩子的家庭開銷更大,何以為繼?

這 大概就是有工作但依然貧窮的現象。媒體上常看到年薪數千萬,紅利如天文數字的CEO或白領,即使我們周遭的市府雇員,中層主管年薪常見8萬、10萬,高階 十幾20萬。但實際上,這些人還是少數,公務員待遇福利或許好,但一般打工族卻在溫飽邊緣掙扎,每月可支配所得幾乎為零,甚至負債纍纍。

美 國居,大不易,為何這麼不堪?美國有良好生活品質(空氣、環境、食品安全保障,公共設施如公園、政府服務等較好),但生活費高昂,賺錢雖比台海兩岸三地 多,但左手進、右手出,錢未進口袋已分配完了,既不容易儲蓄,遇大事花錢時就要透支,是很多華裔的共同經驗(家鄉帶巨款移民者例外)。

歸 納原因,美國重環保,製造業依賴外國低廉工資,肥水流落外人田;國內工資水準過高,產業嚇跑赴國外,歐巴馬製造業回流推動不順,就業機會不充分。而少數美 國人懶惰,依賴政府和救濟;基本教育不夠落實,就業智能不夠,低知識水平國民仍多(25%美國人不會正確讀寫英文,吃驚吧?)都是難脫貧的原因。

多 數人感歎為帳單而活,但有些人連帳單都沒有,因為根本無法有任何戶頭。美國對抗貧窮50年還未成功,除非出現大魄力的政治家推動改革,顛覆現狀,但可能性 低微。和外國比,美國窮人或許不算真窮,但在低層爬行脫困很難,形勢殘酷。重點還在教育,書中自有黃金屋在美國是真的,只是要選對科系。

0 评论:

发表评论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