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5日星期二

中国人与美国人30个天壤之别

有人说外国人傻,有的人羡慕外国人的生活。有人说中国是根,有人说中国人奸诈。这样的评价往往来自于一念之间,以或者是某件特定的事情之后。其实如果以客观的角度来看,无老师深感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相同或者不相同,仅此而已。中外如此,南北如此,东西亦如此。
  (国内有朋友问我,去北美生活,中国人生活改变有多大?和北美人有什么不同?我随便总结了一些,想到那里说到那里。)

  1。中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时,是去吃(下馆子);北美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时,是去喝(泡酒吧)。
  2。极少的中国人喜欢暴露在太阳下晒的,海边大概不是最佳的旅游去处;北美人爱死了晒太阳,太阳越烈越好,晒的面积越大越好,穿的越少越好。海边自然是北美人夏天度假的最理想选择。
  3。中国人在北美的生活很忙丶很单调,难进主流;北美的主流人群,生活也很忙丶也很单调。爱动的年轻人空闲时不是去酒吧,就是去健身房。不爱动的呆在家看电视。每周同样的时间看同样的电视节目,只要那个节目(show)不被取消,就看一辈子。
  4。中国人拍马屁丶送礼是背着其它人偷偷地送给领导;北美人是当着其它同事的面大大方方地拍丶明着送
  5。在工作上出了错,中国人喜欢找理由为自己辩解;北美人喜欢立即说是自己的错,请求原谅。(也很容易得到上级原谅)
  6。 中国人在公司里和同事丶上级有分歧,时常闷在心里;北美人是一定要去和你说个清楚的。
  7。上班族的中国人虽然看上去挺讲究的,但不知是因为衣服是从中国买来的,或是品味有差,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她是从大陆来的;北美人平时穿衣比欧洲人随便很多,上班时穿的正式些,大都很得体,首饰和衣服一样常换。(顺便说一下,还有一部分中国人完全不注重衣着,穿的非常不和时宜。在中国城或中国人多的地方可以常看到,有损中国人形象)
  8。有些中国人把痰吐到世界各个国家去了。清清嗓子就把别人不喜欢看到的东西吐到别人看的到的地方了;北美人可以当着人的面,很大声地擤鼻涕,不太雅观。但至少他们是擤在纸里。
  9。很多中国人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超大。不知是不是国内人太多丶太嘈杂,说话大声惯了,到了一个安静的国家,也无法控制声量;北美人的声量控制得极好,在共车丶餐馆或其它公共场合说话都很小声,在会上丶在台上说话很大声。
  10。中国人炫耀小孩学习成绩好;北美人炫耀小孩球打得好。
  11。中国人的父母千里迢迢从地球的另一边飞过来帮着带他们的孙子;一般北美人(主要指白人)退休了,没事,住得再靠近儿女,也不会去带孙子。babysitting个把小时丶偶尔过个夜还可以,整天带是绝对办不到的。
  12。中国孩子再大回来住,父母都会接受;北美孩子超过18岁,回来长住,得交房租。万一掉了工作,在外租不起房子,想住在父母丶兄弟姐妹家,也要交房租。
  13。如果中国人送父母去老人院,肯定是不孝;北美人的父母住在老人院,如果儿女抽空去看望一下,那叫孝顺。
  14。中国人的父母来儿女家住上几个月是自然的事;北美人的父母来儿女家住,超过三天或一周就是惊人的事了,
  15。作为中产阶级,中国人买大房子往往是为了炫耀(一家四口,住六间卧室的房子干吗?还有很多不敢在美丽洋房里煮中国餐的,怕弄脏了房子,活的太不爽了吧);北美的中产阶级买大房子一般是因为需要。(顺便,如果国内的朋友看见一张以华丽的洋房或名车为背景的照片,提醒,此人一定有炫耀之意。还有,那样的房子很普通,在这里到处都是。)
  16。中国人更重视住房的外观和结构,里面的家具过得去就行了;北美人的房子从外面看或许很一般,但走进去,往往看到的是有设计丶昂贵的家具,是有价值的收藏。
  17。许多中国人的后院里种的是菜;普通北美人的后院里种的是花草。
  18。中国人赚了钱存在银行里,保持安稳的心态;北美人赚了钱快些化出去,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
  19。很少的中国人在信用卡上欠债;很少的北美人不在信用卡上欠债。有钱没钱得保持那么高的生活水平,先用丶先享受再说,这叫提前消费。百姓如此,政府也如此。
  20。中国人还没结婚,钱就合着一起用了;大都北美人结婚一辈子,钱都分开用。
  21。中国人的老公要比老婆文凭高丶赚的多,才不窝囊。中国男人是绝对不愿在家不工作丶煮饭带孩子的;北美人的老婆比老公文凭高丶赚的多,很正常。老婆工资高,老公在家煮饭带孩子,也很正常。
  22。上面这条仿佛看到,中国人不如北美人男女平等。不对。中国家庭,老婆管钱丶说了算的居多。谈恋爱时,谁想结婚,谁都可以提出来;北美女孩再想结婚,都得耐心地等待男朋友终于有一天想“家”了,来求婚。
  23。中国人结婚后女方不用随夫姓;北美女人结婚就得改姓,除非你是名人。
  24。有些中国人见了自己的同胞,瞧不起;有些北美人见了其他民族的人,瞧不起。
  25。中国人看见你穿新衣服,除非真的喜欢,是不会夸奖的;北美人见你穿不同的衣服,一定会夸奖一番,“I like it!”。久了,就知道那是客套话,随便说一句“thank you”了事。北美人的嘴很甜。
  26。常做头发的中国女人不多,顶多去剪一下,十几丶二十几美元;北美女人不做头发丶不染头发的几乎没有。至少每月都去一次发廊,少的化八十丶一百多美元很平常。如果要拉直,$200到$400。
  27。 收入并不低的中国人,一般都去减价店买衣服(discount department stores,像Walmart, Target,Marshalls,T.J.Maxx等等);上班族的北美人,喜欢去昂贵的专卖店里买减价的衣服。比如一件衣服原价$300,现在卖$150,他们会高兴地买下,还会第二天穿上兴奋的告诉同事。
  28。中国人做菜很少完完全全按菜谱做的;北美人做菜丶做点心,是一定要看很详细的菜谱,极精确地按照菜谱的要求做,一丝一毫不差。(北美人家家都备有厨用的量杯丶量匙)。如果你说“少许”,他们就无法做,要说3/4 tea spoon.
  29。大多数中国人进家门就换鞋/脱鞋;北美人会穿鞋踩到浅色的地毯上,还会穿鞋上床。
  30。在美的中国人很少热忠于捐款丶做义工或其他社会活动的;很少的北美人不热忠于捐款丶做义工或其他社会活动的。(这里讲的捐款是每年定期的丶连续不断的捐赠,不是灾后捐款,不是一次性心血来潮的捐款)

2014年2月13日星期四

群網站找伴 過來人說 靠譜

每年此時情人之間的濃情蜜意及鮮花巧克力的浪漫互動,往往提醒剩男剩女是該結束落單的時候了。情人節前透過社群網站找到真命天子的過來人認為,近年社群網站發達,雖有人對其觀感負面,但對協助剩男剩女脫離「光棍族」,其實很「靠譜」。但仍有透過這類途徑交友的剩男剩女,因為某種執著,仍在尋尋覓覓。

透過Match.com,在月前找到終身伴侶的梁小姐,承認是因為年過30歲才開始心急,並因工作忙碌社交機會不多,且即使發現有些人明明與妳看對眼,但「見面三次,仍然按兵不動」,或是「即使採取行動,一問年紀竟然比自己小好幾歲」,在自認無法再蹉跎歲月及接受姊弟戀下,決定花錢參加社群網站。

她說,坊間的社群網站五花八門,Match.com宣稱是配對成功最多的網站,且友人認為該網站會員人數龐大,找到適合對象的機率也高,因此決定一試。曾參加過免費社群網站的她發現,會花錢繳費找對象的人,確實較真誠有心。她每三個月繳100元會費,花了一年時間找到既是華裔又是高學歷,與她足以匹配的真命天子。

梁小姐說,在社群網站覓偶多須填寫問卷,雖沒有只圈選華裔的選項,但可在圈選亞裔後,在對方能說那些語言提問下選擇能說中文,如此找到華裔的機率較高。建議填得愈仔細愈好,如此雙方不必就年齡、興趣、身高、體重、吸不吸菸等玩捉迷藏,直接進入以結婚為前提交往。

雖先入為主認為「填不填職業,可看出應徵者是否真誠」,卻發現有些人不填職業,是因「正待業中」有難言之隱。透過社群網站一個晚上可同時看到十多位「候選人」,因女生通常被動,往往等對方在網上表明有意交往才有下一步發展。建議要求對方先給電話,「因為電話比電子郵件直接」,雙方在電話上先聊聊可感覺是否投機,才決定是否見面。

但這類方式交友也有缺點,如「你不知道對方是否同時在與別人交往。」此外,有些人明明已定下來,社群網站仍有其資料,有時會讓認為已定下來的另一方打破醋罈子,壞了好事,因此「要有相當胸襟」。

透過追求心靈(spiritual)相投的單身男女社群網址dharmamatch.com找到另一半的王先生說,填寫問卷花時又繁瑣,卻是很好的篩選方法。發現透過社群網站交友在華人圈已成氣候,尤其是現在智慧型手機發達,彈指間就可以看到在社群網站登錄的候選人,讓宅男不出門也能認識志同道合對象。

曾先後利用東西方社群網站如okcuipd.com、meetup.com、eharmony.com、兩顆紅豆、愛情公寓等,免費加入功能交友的楊小姐說,參加社群網站交友要很小心,因為沒有人替妳核實身分,但她沒遇過騙子。參加海外社群網站的缺點是「候選人」多在海外,若結婚將面臨在那裡定居、找工作是否順利等挑戰。由於問題可能一籮筐,她認為並不適合已在美落地生根者。

她也曾參加社群網站舉辦的不定期活動,經常是陰盛陽衰。她說,尋覓多年但並沒有結果,不曉得是否與她不願花錢成為會員,及不急著為結婚而結婚有關。

image

美國夢與中國夢

在英文裡,「外國人」和「外星人」是同一個字,都是alien。在文學領域中,鄉愁可以媲美戀愛,並列兩大最佳題材。異鄉人談戀愛,當然就更感人肺腑。

旅美華人留學生,由於華人外表、西方思維,外黃內白,被謔稱為「香蕉」。同理,如有西方人士,熱衷於東方文化,外白內黃,則被稱為「雞蛋」。為了表示公平起見,純正東方人,外黃內黃,可稱為「橘子」。純正西方人,外白內白,可稱為「蘿蔔」。如此比喻,雖不十分妥切,卻可看出世人對文化衝擊所造成的種種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心裡有多少抗拒、無奈。

許多觀眾迷上了電視劇集《蘭陵王》。蘭陵王是南北朝時代北齊高歡的孫子,敵手是北周的宇文泰家族。在歷史上,高歡被稱為「胡化的漢人」,宇文泰被稱為「漢化的胡人」。古代有南北朝的胡漢之爭,現代則有東西方的華洋之別。讀到這段歷史的人,心裡不免會問:究竟胡化漢人是好人?還是漢化胡人是好人?抑或都是好人?或都是壞人?在難辨功過是非的情況下,大家平常都避談南北朝史。因此,今日旅美華人,處境就像蘭陵王一樣,在華洋胡漢之間,轉戰多年,卻未獲恰當角色定位,只留下一段令人慨嘆的寂寞傳奇。

文化衝擊歧見,大家心中都希望最後以喜劇收場,因此它就成為影視戲劇的賣座主題。張愛玲的劇本《南北一家親》就是描寫南方人、北方人冤家變親家的故事。美國上世紀二○年代最賣座舞台劇《艾比的愛爾蘭玫瑰》(Abie's Irish Rose),在紐約百老匯連演兩千五百多場,它是以幽默對白,生動地描述出猶太家庭、愛爾蘭家庭,經由兒女戀情,所演發出的一場喜鬧劇。它可說是美國版的《東西一家親》。

接觸異國文化,就如同欣賞美景,或品嘗美食一樣,一面驚艷於新奇的異國風采、風味,一面卻還是比較懷念童年的原鄉和古早味。

曾被赫魯雪夫流放多年而晚年深受普丁讚譽的俄國詩人沃茲內森斯基有一首詩作〈地球〉,其中說:「在火星某處,有一地球訪客,取出一把溫暖暗褐的地球泥土,癡情凝望天上那座藍色星球,它非遙遠,也非鄰近。」由此可見,人類的漂泊流浪,將來還會延伸到外太空去,大概永遠都無法終結,只會愈漂愈快,愈漂愈遠。

想知道漂泊流浪的不同種類,很簡單,只要看護照上簽證的類別就很清楚了。短期的是觀光旅遊,中期的是留學講學,長期的是僑居移民,還有外交使節、政治庇護。再加上脫隊、跳機、闖關、偷渡、非法入境。古代更有貶降放逐、刺配充軍。林林總總、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漂流者所面臨的文化衝擊,根據其嚴重程度,也分為不同等級,這就像測量地震的芮氏震級一樣。輕微的稱為文化差異(Culture Difference),中等的稱為文化衝擊(Culture Impact),嚴重的稱為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腦部如同遭受電擊一般。

當人的腦部突然受外物撞擊,有人會陷入昏迷,另一種人反而會猛然清醒,甚至頓時開竅,神奇地大徹大悟。因此佛家才有所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之說。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留學生,在國內養尊處優,是個耐壓性很低的草莓族,到了海外,天寒受凍,睡眠不足,經費拮据,飲食失調,課業沉重,社交孤立,在到處碰壁、傷痕累累的情況下,反而奮發圖強,功課愈念愈好。

對這些人,海外的文化震撼,竟然變成一種宗教經驗,使他在夢幻中看到神蹟、異象,彷彿親眼見到周公、佛祖、聖母瑪利亞,在他面前現身顯像。

他們在漂泊流浪的浩瀚大江大海裡「找到了自我」(Found himself / herself),從而發現潛意識中許多良知、良能,掌握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未來命運,終成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

對他們而言,海外生活,是一場美夢。文化衝擊,是「天將降大任」的必經過程,就像耶穌當年必須在曠野裡流浪四十個晝夜,接受魔鬼的試探。

另外一種留學生,卻在漂泊流浪的茫茫人海中,隨波逐流「迷失了自我」(Lost himself / herself)。卡繆的《異鄉人》和白先勇的《芝加哥之死》所描寫的角色正是這樣的人。

上世紀六、七○年代,是「存在主義」的高峰期,也是「留學生文學」的鼎盛期。留學生活,怎麼看都是那麼淒苦、那麼荒謬、那麼虛無。文化衝擊,幾乎要令人精神崩潰。

這些人喪失了故鄉、喪失了學業、喪失了愛情,最後甚至喪失了自信、喪失了自尊、喪失了生命。他們漂泊流浪的慘痛經歷,聲聲血淚,聽了令人肝腸寸斷。對他們而言,海外生活,是一場噩夢。

「留學生文學」就在如此時代背景中,大放異采,綻開出滿園奇花異果。事實上,古今中外,許多遷客騷人,都由於顛沛流離,思念家鄉,緬懷故國,而激發出源源不斷的創意靈感,表現在詩詞歌曲和文章上,感動了無數人,贏得了許多熱淚、多少慨嘆、一段美名。

有時令人不免懷疑:這些人會不會其實並沒有那麼悲慘,只是藉著綿綿鄉愁,乘機顧影自憐,展現出自己的才華、豪放、任性、灑脫?

海外華人留學生,隨著年度季節、政治氣候、經濟周期,經常飛來飛去,往返於太平洋兩岸,因此被稱為「候鳥」。另有一種不分季節周期,到處漂流的鳥,在生物學上,稱為「漂鳥」。漂流原本是一種動物的本能,從冰河時代開始,地球上的動物,為了求生存、謀發展,就不斷在漂流。飛鳥族只是因為有翅膀,飛得比別人遠一點而已。

研究預測天災、地震的人,有時會觀察蜜蜂、螞蟻等小動物的異常遷移,來判斷是否將出現海嘯、地震。因此當你看到大量留學潮、移民潮,絕不能視若無睹、掉以輕心,它說不定是下一波經濟風暴、政治動盪即將來臨的預兆。

美國是個漂流者的樂園,自詡是「民族大熔爐」(Melting Pot),有人認為目前各族群文化,並未真正熔合,充其量只是混合,比較像「民族沙拉盤」(Salad Bowl)。又有人主張:「沙拉盤」其實比「大熔爐」還好,因為各族群都能保存珍貴的文化傳統,使美國文化更加多采多姿。

於是,在這個充滿機會的人間樂土,就出現了「美國夢」這個名詞,它的定義十分清楚明確。首先,它是個「移民夢」,從最早「五月花」船上的清教徒開始,歐亞非各地的逐夢者,在此地找到了新生。

其次,它是個「置產夢」,這是我第一次找美國地產商時,他們告訴我的。這個說法,可能源於西部開拓時期。當時,美國人在歐洲散發招募廣告,誰有勇氣到西部闖天下,就頒發一塊安家立業的土地。電影《遠離家園》(Far and Away),由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嫚主演,對此事就有很生動地描述。

到了高科技時代,工商業領域裡,它又衍生為一個「創業夢」,廣義而言,這應該包涵了文化藝術領域裡的創意成果。

目前「中國夢」這個名詞,也成為熱門話題,它的定義卻並不太明確。它和「美國夢」是否本是同一場夢?只是做夢的人不一樣,做夢的時間、地點不一樣?或者它和「美國夢」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種夢?果真如此,那麼兩種夢之間,是否有互助互補、相輔相成的地方?兩種夢之間,萬一有相互矛盾、牴觸、對立、不相容的地方,那又要怎麼辦呢?

如果中國人、美國人,各做各的夢,將來會不會有「擾人清夢」、「同床異夢」,甚至「癡人說夢」的情況出現呢?

我曾寫過一篇〈百年中國夢〉,那是在1994年,當時正逢「興中會」及建黨一百周年,文工會編一本紀念專輯,邀請我寫一篇文章,收集在內。該文同時刊登在美國《世界日報》。我在之中提到:如果建立家園、科技創業的精神,稱為「美國夢」的話,那麼關懷國事、天下太平的企望,或許可稱為「中國夢」。

如此說來,中國夢和美國夢之間,還是有所區隔,呈現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特色。相對於美國靜中思動的「移民夢」,中國有動中思靜的「安居夢」。相對於美國志得意滿的「置產夢」,中國有溫馨滿足的「成家夢」。至於美國「創業夢」和中國「立業夢」,在方向程度上也有區別。

其實早在上世紀三○至六○年代,傳統派與西化派就曾展開一場劇烈的文化大論戰,各路人馬使出渾身解數,奇文妙論,洋洋大觀,比時下電視偶像劇還要精采。閱讀雙方文章,對青少年人生歷練和文字技巧,大有助益。

我對美國夢與中國夢的特性和抉擇,還有一些比較另類的觀察和看法。首先,夢應該有「和平」的特性,是「和平夢」而不是「強大夢」,追求的是人民「康樂」而非國家「富強」。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都起源於強國對夢想的錯誤解讀。

其次,夢應該有「交流」的特性,最好是美國人做中國夢,中國人做美國夢,這樣夢做起來,才會更加多采多姿、有聲有色。如果白天是中國人,晚上做夢,還是中國人,或者白天晚上都是美國人,那樣做夢,未免太枯燥無味了。

另外,夢應該有「兼容」的特性,夢可以有雙重國籍,或多重國籍。一個人應該可以同時擁抱中國夢和美國夢。魚與熊掌,可以一起點選,不需要有遺珠之憾。畢竟,現實生活已經壓得人喘不過氣了,那麼,做夢何不做得瀟灑一點?不妨有時做中國夢,有時做美國夢,或做個「落霞與孤鶩齊飛」英漢對照的全球化中美合夢。

鄉愁的滋味,真的就像戀愛一樣,經常令人銘心刻骨。東西方文化,經過一番千頭萬緒的心路歷程,如今已經「妳中有我,我中有妳」,再也無法清楚地切割分離。

海外華人,將來無論落葉歸根,或落地生根,都要做到:文可以通古今,學可以貫中西。有一天,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想起海外的生活,那一段東方與西方的文化情緣,就同時做起中國夢和美國夢。在夢中,我們會睡得像嬰兒一樣安詳,臉上還帶著甜美的微笑。

2014年2月6日星期四

休斯頓華裔一家四口慘遭滅門 警方正搜尋嫌犯

死者孫茂業(Maoye Sun,音譯)就職的公司Cameron、Sampson小學等相關機構三緘其口情況下,休士頓華人社群開始在社區中尋找線索,希望幫助警方早日破案。

image



image

中新網2月5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綜合報導,4日,休斯頓警方發佈消息說,位於休斯頓西北部的一個社區發生一起華裔家庭遭滅門慘案,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孩子中槍身亡。此案初步定為謀殺案,警方並舉行新聞發佈會,希望民眾提供相關線索。

  《休斯頓紀事報》的報導稱,死者為50歲的孫茂業(Maoye Sun)和他的妻子、49歲的謝梅(Mei Xie),孫茂業的兩個兒子、9歲的孫謝(Timothy Xie Sun,音譯)和7歲的孫曉(Titus Xiao Sun,音譯)。孫謝和孫曉就讀的學校表示,最後一次在學校看到孩子們是在1月23日。之後,由於天氣緣故,學校在1月24日和1月28日關閉,學生沒有到校。

  1月28日,由於孫茂業沒有上班,有人報警要求警方到孫家查看。28日晚,警方在孫家房內發現四名死者的屍體。而屍體分別位於不同的房間,屍體發現時,已經過了數日,這意味著這起謀殺案發生的時間在24日至28日之間。哈裡斯醫療中心的屍檢報告顯示,這四名華裔均死於謀殺,每個死者的頭部都有中槍,而且有的人不止中了一槍。警方在案發現場發現房屋的一些窗戶被打破,儘管將此案定為謀殺,但警方目前並沒有找到嫌疑犯。

  據社區人士介紹,孫茂業一家四口遭槍殺,但周圍鄰居似乎沒有人聽到槍聲。孫茂業一家居住的社區屬於中產家庭的居住區,治安一向良好。3日,當地社區的鄰居在得知這起死亡案件以及警方初步調查結果後由悲傷改為驚恐。有鄰居表示,這場悲劇令人恐懼,因為每個人都在擔心,這樣的悲劇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社區居民希望警方能夠儘快找到凶手。

  有報導稱,孫茂業和謝梅在2000年結婚。2001年,他們在Cypress社區買房,價值27萬美元。孫茂業的家居住面積有350平方米、四房3.5浴,這在休斯頓地區是比較好的住宅。孫茂業和謝梅在家講普通話。鄰居們說,經常會看見這兩個孩子在戶外玩耍。

  根據現場勘察的警員透露,這起滅門案應該是發生於1月24日周五的晚上,而鄰裡反映,當日四鄰均未聽到槍聲,而且孫先生是一位反對持槍的活躍人士,估計家中沒有自衛武器。

  記者瞭解到,孫茂業來自山東,畢業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得工程力學博士學位,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謝梅來自北京,做卡車運輸生意。孫茂業和謝梅都已經加入美國籍。

  據哈裡斯警方傳出的消息,該起命案可能涉及仇殺。

  此外,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目前正在瞭解相關情況,並幫忙聯繫死者在國內的親屬。

  記者從死者生前的一位朋友處瞭解到,目前孫茂業遠在山東淄博的兄妹已經獲知消息,正在準備來美手續。

    有關孫家相關資訊、中國親屬來美辦理後事等事宜,迄今尚未完全公開。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表示對此高度關注,已在第一時間向當地警方詳細瞭解案情,同時與遇害者在中國的親屬取得聯繫,表達誠摯的哀悼和慰問,並全力協助遇害者親屬來美處理善後事宜。

    休士頓地區不少華人組織已開始組織悼念活動,休士頓華裔聯盟(Houston Chinese Alliance)8日晚將在死者生前居住的社區Coles Crossing附近舉辦燭光悼念活動,邀請公眾參加,並呼籲積極向警方提供線索,幫助警方瞭解死者生活規律和習慣,協助破案。

image

有幾位華人基督徒透露,孫茂業一家也是基督徒,幾年前曾在福遍中國教會、休士頓華人基督徒教會等幾處教會見到孫茂業夫婦參加教會活動,有教友回憶,「他們人很和善。」

死者孫茂業從事石油業,曾參加過美國華人石油協會(Chinese American Petroleum Association,CAPA)的活動,有會員稱孫茂業已經是CAPA的老會員,而且在CAPA的歷年活動檔案中,清楚紀錄2002年孫茂業曾參與CAPA的活動。另外,據休士頓當地電視台表示,死者夫婦經常參加社區活動。

然而關於孫妻謝梅(Mei Xie,音譯)的具體資訊,之前傳聞其從事卡車運輸,但本報5日查詢據稱是工作所在的Land Network Trucking公司,公司答稱有同名同姓員工,但非被害人。另有媒體透露,遇害的謝梅是一家壽司店的老闆。目前在很多中文網路論壇中,不少熱心網友開始幫忙尋找線索,自稱是Cameron員工的網友透露,「孫茂業是個高級工程師,公司的員工發現他從星期一起就沒上班,去他家看看,才發現全家被殺的。」




歐巴馬健保問答



健保關鍵詞

問:購買個人或家庭健康保險時都有見到「Deductible」這個名詞,請問這是什麼費用?

答:健康保險有幾個專有名詞是民眾選擇保險方案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包括「Premium」、「Deductible」、「Copayment」和「Coinsurance」。首先,「Premium」稱為保費,指的是您每個月固定支付的保險費用,即使您於當月沒有看病住院,您仍需要支付這筆固定的費用,每個人或家庭的Premium皆不同,必須視您選購的方案以及您可以取得的稅務減免優惠而定。

「Deductible」則是所謂的自付額,假如您看病拿藥住院等,醫院帳單來時,將先付您所使用的資源的費用,等到您自己付的錢已達到所選購的健保方案的上限時,保險公司將會開始替您負擔部分的費用。有些方案有較低的自付額,如250元,假如民眾已自行支付250元,保險公司將會承擔剩下的醫療費用;然而,有些方案擁有較高的自付額限制,如2000元,換句話說,您必須自已先付2000元後,其餘部分的費用才由保險公司受理。

「Copayment」稱為共付額,在您的自付額抵達上限後,保險公司將支付您使用醫療服務的部分費用。例如在您已達自付額上限,平時沒有保險時,看醫生時必須支付150元掛號費,如今,有了保險,就只要付25元掛號費,剩餘的由保險公司負擔。

「Coinsurance」是共同保險,與上述的共付額類似,但共付額為確切的數字,共同保險則是依照比率計算,如您必須支付20%的掛號費用,保險公司將會支付剩下的費用。

自付額的高低通常取決於您選購的方案而決定,假如您有長期的看病配藥需求,建議選擇自付額較低的保險方案,您就不需要自行支付過多的醫藥費,但相對來說,每個月的保費可能會較高。因此,建議民眾與領航機構或保險公司連繫,選擇最適合且最划算的保險。每個月低廉的保費,並不一定真的划算,因為平日就診時支付的自付額就可能已經超越保險方案不同等級保費的差額了。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買保險重要考量 

2014年2月5日星期三

華裔形象 多金 常成劫殺目標

海外華人過去在中國一直被稱為「在海外最安全的人群」。但去年以來,由於海外治安混亂、政局動盪等各種原因導致的海外華人遇險事件層出不窮,海外華人的安全問題再次引起人們極大關注。尤其華人「錢多」成為當地人的普遍印象,因此常常成為被搶劫的對象。

北京「法制晚報」根據媒體公開報導統計,去年華人在海外遇險的事件共計491起,其中六成為遭暴力搶劫。北美地區發生的華人安全事件最多,達215起,占全部的44%;而澳洲和紐西蘭的「搶劫致死率」最高,達61%。

報導說,2013年,海外華人遭遇意外事件共95起,約占「海外華人安全事件」的五分之一。其中車禍為最大殺手,共發生52起,導致80人遇難,平均每兩起涉及華人的海外車禍事件就有三人死亡。

溺水緊隨交通事故之後,成為意外事件中的第二大殺手。去年10月18日,四名中國留學生在埃及沿海城市馬特魯港溺亡。遇難的四人為兩對新婚夫婦,令人唏噓。

報 導並指出,去年全年發生的華人海外安全事件中,搶劫等暴力事件成主要類型,約占六成,其中搶劫最高發。在246起搶劫、盜竊事件中,有36起犯罪嫌疑人盯 上的是華人手中的iPhone手機,其中紐約一名華裔男子在蘋果公司最新iPhone 5S手機全球首發當日,一口氣購買了22台,然而他擁有這批手機僅僅幾個小時就遭竊。

報導特別指出,海外華商是劫匪常常騷擾的目標。在 246起華人被搶劫案件中,約三成受害的是華商。例如南美地區有報導的39起華人被搶案件中,八成以上的受害人為華裔「老闆」。南美地區暴力升級,導致華 人超市遭殃事件頻發。尤其阿根廷發生的37起案件中,有27起是「超市被搶」。

報導說,在北美,華人的涉險事件類型主要是搶劫等暴力事件和車禍,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美國和加拿大。去年北美華人搶劫類案件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劫匪愛搶「蘋果」手機。36起搶劫「蘋果」手機案件中,有28起都發生在北美地區。

報導引述中國安全專家李偉說,在北美洲,華人通常認為當地治安不錯,但實際上很多地方刑事犯罪多發,特別是在貧民窟附近地區,吸毒帶來的搶劫案件時有發生,而近幾年海外華人「錢多」則成了當地人的普遍印象。因此,華人在警惕性不足的情況下,常常成為搶劫對象。

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提醒當地華人,要多留意路邊、小區門口停靠的陌生車輛和可疑人士,這很有可能是犯罪者在「蹲點」。不要把現金、首飾珠寶等貴重物品存放在家中。

美國人均壽命78 7歲 與他國差距拉大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日前對34個國家的人均壽命進行分析後發現,人均健康開銷越高,壽命越長。但這不適用於人均壽命78.7歲的美國。

報 告中,美國2011年在人均健康上的8500元開支遠高於其他國家,是OECD的3322元平均水平的2.5倍,比另兩個健康開支大戶挪威和瑞士多5%。 但其人均壽命卻沒有因此問鼎第一。美國2011年的平均壽命為78.7歲,自1970年後延長近8年,但比OECD平均水平的80.1歲少了一年多。

同 時,美國平均壽命與其他壽命領先國家的差距也在拉大。34個國家中,壽命最長的是瑞士的82.8年,緊接著是日本、意大利和西班牙的82.7年。2011 年美國男性的平均壽命比瑞士男性少4.2年,這一差距在1970年不足3年;2011年美國女性的壽命則比日本女性短4.8年,二者在1970年時持平。

歐記健保 將辦谷歌在線中文交流

「白宮亞太裔計畫」定於23日東部時間下午3時到4時,舉行中文的歐記健保「谷歌」(Google+Hangout)在線交流會。

白宮指出,七分之一的華裔缺乏醫療保險。大約一半的華裔認為自己的英語不是很好。

為了幫助英語水平有限的人了解新的醫療保險市場,聯邦衛生和公共服務部的代表,將在活動中通過普通話,提供關於新醫療保險的資訊,並回答如何登記新醫療保險相關的問題。「白宮亞太裔計畫」之前已經舉辦了韓語和越南語的同樣活動。

民 眾可上http://bit.ly/ChineseACA參加谷歌在線的活動。可以在活動中通過谷歌提問功能(Google+ 'Ask a Question')提問,也可提前通過電子郵件whitehouseaapi@ed.gov提出問題;還可以使用Twitter提問:Twitter at @WhiteHouseAAPI.

華裔移民美國,是不是錯了?美抗貧50年失敗根源

image

美國是全球最富強國家,諷刺的是,有4600萬人生活在政府訂的貧窮線以下,貧窮人口仍占總人口15%。自詹森總統50年前對貧窮宣戰,為何迄今仍「國窮 民貧」,卻又能成第一強國,非常矛盾。到底消滅貧窮的障礙在那裡?新年的民調顯示,美國54%的人認為自己生活走下坡,直到2050年前都難變好。這樣 「看衰」自己、喪失自信,華裔移民美國,是不是錯了?

這些問題是絕多數華裔移民永遠盤繞心中的疑問,似乎也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因為如果問題的根源明確,以美國人現實主義態度,應早就對症下藥謀求解決了,不致拖到今天。

美 國財政困窘,維持首強很大關鍵是船堅砲利維護住「美元帝國」,靠印美鈔和借錢度日,美元本位的世界經濟,各國買美債,加上政治、外交、軍事、科技、金融、 貿易等優勢,維持「貧窮但強盛」的美國不墜。對抗貧窮為何失敗?制度是一大根源。資本主義社會獎勵勤勞、發揮智慧,能者多得,200多年發展創造今天的繁 榮。矛盾的是,自由市場經濟下,財富愈來愈集中,貧富懸殊嚴重,形成兩極分化社會,部分人指責政策偏袒資本家和富人,是抗貧失敗的原因。資本家日進斗金, 譬如「股神」巴菲特2013年平均每天賺3700萬元,每秒合計500元;比爾‧蓋茲2013年財富淨增115億元,形成「一個國家,兩個世界」、 1:99的社會正是美國社會分歧的根源。

但形容美國制度鼓勵勤勞,很多人不同意,反而認為福利制度譬如失業救濟、糧食券等有「鼓勵懶惰」 之嫌。這類制度的良善美意因執行浮濫或被濫用,中產階級深信劫富或劫中產濟貧是抗貧失敗的主因。譬如失業福利,近年最長可申領99周,領取期間雖須定期接 受政府查核,有無認真接受職訓、找新工作,但查核認定寬鬆,年輕人靠失業金旅遊各地、華裔返中國謀新職後,美國地址照樣收到失業金支票;糧食券、低收入補 助冒領如家常便飯,只要敢昧良心「吃定政府」,譬如現金收入不報稅,再申請失業救濟或低收入補助、糧食券,在西裔、華裔社區是公開的秘密。很多新移民或老 年移民從未向美國繳過一天稅,卻成政府福利受惠者,這些人都是統計上的「貧窮」族群。

至於特定族裔長期領取救濟金比率很高,或在低教育水 準、低謀生能力,或根本無意願工作,只等待政府援手,在都會區都常見。消滅貧窮須「人助加自助」,對賴定政府的這群人,除了無限同情,可能還有無限痛恨, 美國政府抗貧投入多少資金、收益如何,檢討似不夠多,正是選票市場爭奪和兩黨拉鋸的結果。基本的教育謀生技能在自由制度下,國民教育有死角,抗貧自然失 敗。

政府不能「無限責任」正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基本路線之爭。美國公共資源龐大,但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是另一問題。譬如過度外在導向的政 策,為維護美國全球利益,須維持強大國防軍力,軍費占全球軍費43%,是排名第2至第15的國家總和,內政比重自然變輕;公務員系統福利過度優厚,壓得聯 邦和各級政府喘不過氣,底特律市破產就是美國的一面鏡子。美國被「全球利益」和軍工複合體的韁繩套牢,內政不治,抗貧失敗,各地基礎建設如道路、橋樑老邁 年久失修,原因都在此。

美國因環保和維護自然資源,許多高污染、低薪工作機會轉移國外,運用外國廉價勞工和自然資源,造成美國工作機會流 失,也間接助長抗貧失敗。統計顯示,美國全職工作者只有3%生活貧窮,無工作者貧窮率則高達33%,可見充分就業有助消除貧窮。但嚴苛的勞工法規、環保、 高工資等因素,充分就業根本難實現,貧窮和低階勞動者脫貧更難。

所以美國需要「大翻修」,總體資源分配、內政各種問題都須重新擘畫。靠提 高聯邦最低時薪自7.25元至10.1元是把雙面刃,企業成本提高反而增加產業外移動力,除非屬高獲利產業,勞工階層未必受惠,反而殺雞取卵,加州一些城 市是前車之鑑。美國現在比任何時候更需要像開創社福制度的羅斯福總統那樣的人物,尋找美國起死回生的「還魂丹」,這個「救世主」還未出現。

美國有工作仍貧窮現象

經濟景氣漸復甦,檢討美國貧富懸殊的聲音卻愈來愈多。德國之聲日前報導,美國是冰火兩重天,首都華盛頓有工作仍貧窮的人比比皆是。日前逢美國對抗貧窮50 周年,但全球首強國家仍窮人遍地;全球財富集中趨勢愈來愈明顯,為甚麼有工作做,還繼續貧窮?低薪和可支配所得太少,應是主因。

美國失業率已跌至7.6%,通常維持6%就表示充分就業了。但這個數字是逢期中選舉年官方玩的數字遊戲嗎?經濟轉好,為甚麼很多民眾「無感」,只有最底層的民眾最知冷熱。

華裔有勤儉美德,通常省吃儉用、積穀防飢。經濟不景氣對華裔打工族當然也是沉重衝擊,但危害和慘淡情況通常好過其他族裔。華裔移民「赤貧」比例相對較低,多數華裔或許感受不到主流媒體報導的那種貧窮。當然,甫出校門、待創業立足的社會新鮮人例外。

美 國有四分之一的人時薪不到十美元,換算月薪平均不到2000元。扣完稅或許只剩約1500元。吃飯要花去350至400元,交通、保險、住家(房貸或房 租)、水電瓦斯和電話費、衣物、日常生活瑣碎開銷等,如果不是雙薪或三薪家庭,或四處打零工兼差,如何過日子?有學齡孩子的家庭開銷更大,何以為繼?

這 大概就是有工作但依然貧窮的現象。媒體上常看到年薪數千萬,紅利如天文數字的CEO或白領,即使我們周遭的市府雇員,中層主管年薪常見8萬、10萬,高階 十幾20萬。但實際上,這些人還是少數,公務員待遇福利或許好,但一般打工族卻在溫飽邊緣掙扎,每月可支配所得幾乎為零,甚至負債纍纍。

美 國居,大不易,為何這麼不堪?美國有良好生活品質(空氣、環境、食品安全保障,公共設施如公園、政府服務等較好),但生活費高昂,賺錢雖比台海兩岸三地 多,但左手進、右手出,錢未進口袋已分配完了,既不容易儲蓄,遇大事花錢時就要透支,是很多華裔的共同經驗(家鄉帶巨款移民者例外)。

歸 納原因,美國重環保,製造業依賴外國低廉工資,肥水流落外人田;國內工資水準過高,產業嚇跑赴國外,歐巴馬製造業回流推動不順,就業機會不充分。而少數美 國人懶惰,依賴政府和救濟;基本教育不夠落實,就業智能不夠,低知識水平國民仍多(25%美國人不會正確讀寫英文,吃驚吧?)都是難脫貧的原因。

多 數人感歎為帳單而活,但有些人連帳單都沒有,因為根本無法有任何戶頭。美國對抗貧窮50年還未成功,除非出現大魄力的政治家推動改革,顛覆現狀,但可能性 低微。和外國比,美國窮人或許不算真窮,但在低層爬行脫困很難,形勢殘酷。重點還在教育,書中自有黃金屋在美國是真的,只是要選對科系。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