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於歐洲凱爾特人(Celt)古老習俗的萬聖節(Halloween),為何飄洋過海來到「新大陸」扎根並發揚光大,卻反而被視為是一個純美國的節日,在發源地的歐洲諸國遭到冷凍?究竟萬聖節到底是怎麼樣的節日,又是如何離開歐洲、遷往美國的呢?
據澎湃新聞網報導,萬聖節,每年的11月1日,又被稱為「西洋鬼節」,在美國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除了各種南瓜刻成的燈籠和扮鬼嚇人的活動外,最有名的莫過於兒童們的「不給糖果就搗蛋」(Trick-or-treat),小朋友沿路敲門跟不同家庭要糖果,讓這個原本是富人向窮人子女發放糕點與食物的慈善行為,演變成社區內家庭之間促進交流的大好機會。
源自於上古時期蘇格蘭(Scotland)和愛爾蘭(Ireland)等地區凱爾特人的節慶,信奉自然神靈德魯伊教(Druidism)的他們,將一年分為光明與黑暗兩季,這個分季的日期正好是西曆的11月1日,又稱為薩溫節(Samhain)。凱爾特人在這個從光明走入黑夜的日子前,穿著有如鬼魅般的服飾和部落內的篝火,迎接親人與部落成員的鬼魂並與其溝通交流。加上用植物做成的燈籠,以及富人提供糕點於門口等習俗,成為近代萬聖節的前身。
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世界,將這天(11/1)訂成紀念殉道者的節日。這個節日之所以傳入美國,與19世紀愛爾蘭飢荒與大移民潮有關,1846年開始的愛爾蘭大飢荒(Irish Potato Famine)造成數百萬移民前往美國定居,順勢將諸多凱爾特風俗也一併帶入美洲大陸。讓已在歐洲混合基督教與凱爾特傳統的萬聖節,再融合美國當地文化和特色,將原本慈善的送食物行為,轉變成孩子們的一種遊戲,而本來是為了溝通的鬼怪裝扮,也變成一場「鬼怪風格」的歡樂聚會。
美國化的萬聖節在二戰後隨著美軍、好萊塢(Hollywood)電影等方式,重新傳回發源地歐洲。雖然在其盟友的英國、愛爾蘭等地受到歡迎,但卻在歐陸上遭到質疑或攻擊。在法國,這一天一直是法國的假日,民眾會前往親友墓前緬懷與參與教會活動,讓長期以來對於美式速食文化和商業節日沒有好感的法國人,即使是巴黎迪士尼樂園(Parc Disneyland)開幕後,仍舊對美式萬聖節採取冷漠且批判的態度,認為這個節日會破壞既有的傳統,以及過多糖果更會影響孩童健康下,使得法國始終與「萬聖節」保持一定的距離。
至於更沒有文化根源的東亞各國(如日本),萬聖節除了對於天主教與基督教的機構與各級學校有影響外,其餘的活動都體現了美式萬聖節,對東亞社會而言,真的只是一個「商業節日」而已。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