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星期六

【美東南隨筆】理解真實的「麥卡錫主義」

常常有人將美國的「麥卡錫主義」與中國的文革相比較,比如,稱之為「白色文革」。麥卡錫主義到底是甚麼?其主導者麥卡錫,是否真的誣陷了無數好人,美國民眾是否也陷入到「歇斯底里」、「集體迫害」?答案或許出乎你的預料。
再也沒有一個美國人身負約瑟夫.麥卡錫那樣多的譴責與爭議了,以他冠名的麥卡錫主義是政治壓迫和白色恐怖的代名詞,以至於大洋彼岸的專家教授在抗議本國政府對知識份子施加的審查壓力時,都要強調「警惕麥卡錫主義」。
美國強大的媒體,對麥卡錫主義大加鞭撻,甚至將其與中國的文革相提並論。以至於今天人們一提起「麥卡錫」,都掩鼻避讓,雖然可能並不知道發生過甚麼。麥卡錫是誰?為甚麼他能在民主國家發起「白色恐怖」?他的指控都正確嗎?
*最有權力的美國人
1950年,參議員麥卡錫提出,他掌握了美國政府等幾百人的「共產黨員名單」,輿論大嘩。此後,他不斷提出證據不足的指控,質疑數百人的忠誠度,直到50年代末,大眾的熱情冷卻,加上他爆出了個人醜聞,逐漸失勢,此後聲名狼藉,「麥卡錫主義」也成了美國人反覆踐踏的名詞。
不過,和其他「白色恐怖」的發起者們相比,麥卡錫的職位遠不如他們顯赫。從他崛起到失勢,他都只是威斯康星州的聯邦參議員,是一百人參議院中的一個。這遠遠不同於其他國家的「領袖」、「元首」。
為甚麼在素稱民主的美國,一名參議員卻可以擁有「最大的權力」?要解釋這個問題,需要介紹一項屬於立法機構的憲法權力:國會調查權。國會調查權,一般指國會為了立法或監督政府的目的,通過檢查有關記錄、傳喚證人、召開聽證會等手段來查明真相的權力。說是憲法權力,其實它並未在美國憲法文本中得到明確規定,而是被視為承襲自英國議會和北美殖民地議會的歷史傳統,是國會立法權的附帶權力。
自1792年國會調查權被首次使用後,從寬解釋其範圍的觀念就佔了上風。1857年,一項立法規定凡被兩院傳喚作證卻拒絕回答者,可因藐視國會的罪名被起訴,最高將處以高達1千美元的罰金或長達1年的監禁,首次以法律文本確立了國會調查權。
儘管不是司法調查,國會調查受到的限制卻可能比司法調查更少:根據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規定,證人「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證其罪」,引用這項權利來拒絕回答司法機關的問題是合宜的;然而,引用這項權利來拒絕回答立法機構的問題則可能招致諸多不良後果。
例如,紐約市憲章第903條就規定,若城市僱員引用第五修正案,來拒絕回答立法委員會關於其公務行為的問題,就會失去他的工作。不少私人機構也會謝絕僱傭那些忠誠度存疑的人。麥卡錫主義最為知名的一群受質疑者,就是被列入「好萊塢黑名單」的那些娛樂業從業者,這個黑名單並非政府主導,而是以沃特.迪士尼為代表的好萊塢高管與保守派輿論配合形成的。
麥卡錫依賴的就是這麼一條規定。1946年一項法案將傳喚證人的權力授予參議院所有常設委員會,幫他搭好了舞台——他主持的「政治壓迫」基本都在參議院公開進行。
*會議上的麥卡錫
要用威懾力有限的調查權撬開證人的嘴,麥卡錫必須盡情揮灑死纏爛打的氣質,他為每個傳喚到聽證會的證人,都準備了「你是不是共產黨員?」「你以前是不是共產黨員?」、「你有沒有加入過共青團?」、「你有沒有參加過共產主義運動?」、「你是否同情共產主義運動?」這樣一系列連珠炮式的問題,連當事人的性取向也可能拿來質詢。
為了獲取信息,麥卡錫也常拿監禁來威脅那些不配合的證人,他還時常把證人及嫌疑人的名字公開,令他們聲名掃地。他的「白色恐怖」手段大概也就只有這些,據敵視麥卡錫的歷史學家Ellen Schrecker統計,在「麥卡錫主義」盛行期間,有數百人遭到囚禁,10000-12000人丟掉工作。
*美式文革的終結
然而,Schrecker沒有提起的是,因為恐懼東窗事發,很多正牌蘇聯間諜逃回東歐,剛好撞上政治清洗,有的被處決,有的舉家被關進古拉格,待遇實在比在美國被捕差太多。諷刺的是,受到這樣折磨的間諜,通常都對共產主義忠心不改,哪怕他們沒能等到平反,最終死在獄中,也沒有留下過任何一句後悔之語。
除了地位偏低,麥卡錫和一般的「領袖」、「元首」還有很多不同:一不掌控軍隊,二不掌控警察,同時,媒體還始終沒停息過對他的質疑。他公開嫌疑人姓名的威脅之所以能奏效,全賴民眾的狂熱支持。
當時,對大多數美國公眾而言,「紅色恐怖」是真實存在的,麥卡錫放肆運用調查權時並未讓他們覺得有多少問題。1953年,麥卡錫登峰造極,啟動了600多次調查,而在1954年1月,他的支持度也達到了巔峰,蓋洛普調查顯示50%的受訪者對他持正面看法,只有29%的人反對他;在「最受尊敬的人」裡,麥卡錫排名第四。
*「麥卡錫應得到嘉獎,而不是指責」
然而,民意象一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1954年4月,一場軍隊指控麥卡錫以不正當手段幫人走後門的聽證會被電視實況轉播,雖沒能查到麥卡錫本人違法違規,卻暴露了他肆無忌憚、張口胡說的一面。當月麥卡錫的民意跌到了38%,之後徘徊在35%附近;而反對他的民意驟漲至46%,此後一直維持在45%以上的水平。參院內部也興起了聲討麥卡錫的聲勢,他們在12月2日以67:22票通過了譴責麥卡錫行為的決議。
接下來,司法部門從程序上終結了麥卡錫同路人的權力。首先是在1956年,紐約市憲章第903條的規定被判違憲,一個人不能再因為拒絕在國會作證就遭到解僱的處分。接著在1957年,國會的無限調查權被最高法院終止,國會再也沒有權力為了揭發而去揭發,為了調查而去調查——「憲法並未賦予國會揭露個人隱私的權力」。
具體到案情本身,是當事人可以拒絕告訴國會他認識的人中有誰「曾經是共產黨員(但現在已經不是)」。同樣是在1957年,最高法院的另一判決認定,口頭宣言要推翻美國政府並不違法,只有同時伴有積極顛覆行動者才能被問罪。
記者I.F.斯通評價這個判決說:「這一天將被載入史冊,因為最高法院讓政治迫害的日子一去而不復返了。」諷刺的是,斯通曾長期保持與蘇聯克格勃的秘密聯絡,直到布拉格之春被鎮壓,他才斷絕這種關係,並繼續批判美國政府。
*需要為麥卡錫平反?
麥卡錫到底做的對嗎?他是否真的掌握了蘇聯滲透的情報?美國當時面對的「紅色恐怖」到底有多嚴重?這在整個50年代都是無法參透的迷霧。幸好,一份無心插柳的情報計劃,為後世揭開了答案。這就是維諾那計劃。
1943年,美國戰爭事務部軍事情報部門特種分部的負責人卡特.克拉克上校出於對斯大林的不信任,下令組織一小隊人馬專門研究蘇聯的加密外交電報,它本來是為了洞悉蘇德之間是否存在秘密的和平談判,以防止納粹德國同蘇聯達成協議後將全部火力集中對付英美。
破譯工作的第一份成果誕生時已是1946年,二戰早已結束。被破譯的電文對初衷並無幫助,電報顯示,斯大林沒有單方面講和的傾向。然而,它們揭露的內容令美國人大吃一驚——所有電報無一涉及外交事務,全都是不折不扣的間諜情報。第一批破譯電文裡,有一封1944年自紐約發出,稱蘇聯間諜已成功滲透到美國最絕密的原子彈項目中。
隨著維諾那計劃破譯成果的增加,蘇聯間諜滲透的嚴重程度也逐漸浮出水面:不僅有大批原子彈開發資料被拱手送給蘇聯,幫助他們在1949年就成功爆破原子彈;從槍炮炸彈到噴氣式飛機林林總總的常規武器資料也被交給了蘇聯人。
朝鮮戰爭初期,蘇聯製造的米格-15戰鬥機不僅大大強於美國的螺旋槳式戰鬥機,其性能甚至超出美國研製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直到美國手忙腳亂地研製出Sabre F86戰鬥機,才得以在技術上同米格抗衡。
蘇聯對美國政府的滲透力度同樣驚人。在美國的多個機要部門——白宮、國務院、財政部、中情局的前身戰略情報局裡都有部份中高層官員實際是蘇聯間諜,後來他們還發現連維諾那計劃的參與者中都有一個蘇聯間諜。
身居高位的間諜,有羅斯福總統的親信及私人助理洛赫林.柯里,財政部第二號實權人物哈里.懷特,戰略情報局負責人的高級助理鄧肯.李,國務卿特別政治事務助理阿爾傑.希斯,國務院「美洲共和國部」負責人勞倫斯.達根。
其中不少還處於仕途上升階段,假如羅斯福總統於1944年去世,由時任副總統亨利.華萊士接替的話,哈里.懷特就會變成財政部長,勞倫斯.達根則很可能就任國務卿——等於讓蘇聯人接手美國最高級別的辦公室。必須要強調的是,維諾那計劃揭露的蘇聯諜情只是冰山一角,破譯電文僅佔總量的3%。
然而,這些檔案在當年並不為民眾知曉,人們根本無法以此評價麥卡錫的作為。
90年代冷戰結束後,維諾那計劃的檔案和蘇聯部份檔案解密,人們這才確知,蘇聯人真的曾把美國滲透得千瘡百孔。如何評價麥卡錫再次成為一番爭議的熱點,德克薩斯州更是想把維諾那檔案揭露的情況寫進教材,為麥卡錫平反。
不過,《維諾那計劃:前蘇聯間諜揭秘》的作者John Earl Haynes將麥卡錫羅列的蘇聯間諜名單與被解密檔案證實為間諜的名單做過對比,發現麥卡錫指稱的159名「間諜嫌疑人」中,只有9名是真正的蘇聯間諜,涉入過間諜活動的也只有10人。
他承認麥卡錫名單上的許多人存在意識形態上的安全隱患,其中一些曾經是美國共產黨或共青團成員,更多的曾經加入過與美共聯盟的組織,同時他也指出,這個名單上還有一個「醒目的少數」並無安全隱患,如國務卿艾奇遜、馬歇爾將軍。
Haynes更進一步,指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事實:蘇聯間諜之所以一度在美國橫行無忌,完全是因為美國官方對他們不加防範。如戰略情報局負責人多諾萬僅是貪圖他們的語言長處和歐洲經驗,就大量招募從西班牙返回的共產黨員。
*被高估的麥卡錫
不過,這並不能證明麥卡錫的所作所為就有必要性。無論反對麥卡錫的人,還是支持他的人,絕大多數都高估了麥卡錫的作用和影響。麥卡錫出盡風頭之時,美國官方早已開始檢討安全漏洞,某些功績並非出自麥卡錫,同樣的,某些迫害也並非來自麥卡錫。
在福克斯新聞的一個節目上,Ann Coulter要主持人Bill O』Reilly舉出一個被麥卡錫折磨的無辜人,O’Reilly提出了Dalton Trumbo,這人是「好萊塢十君子」之一,1947年他們拒絕回答國會調查的問題,成了好萊塢黑名單上最早的受害者——而麥卡錫掀起他的反共運動,已經是1950年了。
與之類似的還有羅森堡夫婦,他們被認定是將美國核機密傳給蘇聯的罪魁禍首而被美國處決死刑,聯邦調查人員早在1950年1月就盯上了他們,很難說與麥卡錫有甚麼相關;至於將他們問以死罪倒是在麥卡錫聲名鵲起之後,然而,更多跡象卻顯示,美國政府只是想以死威脅,逼他們供出更多間諜來減刑,不想這二位竟慷慨就刑,為其政治理想做了犧牲。
從1946年起,民主黨、民權組織、勞工組織紛紛開始內部清洗;1947年,杜魯門政府啟動了聯邦僱員的忠誠檢查程序,這一法令在艾森豪威爾任內得到進一步加強;FBI也對美國共產黨的活動開始全面緊逼,1948年,美國政府依據史密斯法案以煽動罪起訴尤金.丹尼斯及其他美共領導人。這一系列行動收效很快,到1950年,共產黨在他們一度深扎根基的那些機構裡都只剩下些許殘餘勢力——這一切當然與麥卡錫無關,而應當歸功於美國左翼群體裡那些「清黨領袖」們。
麥卡錫雖然沒有掃除到多少蘇聯間諜或美共領袖,卻對美國對外政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比如中國內戰。國民黨的迅速敗亡,是麥卡錫主義興起的重要契機。從拉鐵摩爾、謝偉思到馬歇爾,這些人之所以被麥卡錫盯住,也都與他們在國共內戰中的作為關係頗深。
麥卡錫和他的一班同僚認定,美國政府在中國內戰中嚴重拖了國民政府後腿,應是蘇聯間諜上下活動的結果。反感麥卡錫的人如Haynes,壓根就不相信美國的作為有如此重大的影響,他認定國民政府潰敗的主要原因只是由於國民黨腐敗無能。
不過,他若瞭解美國的停戰要求和武器禁運發生的時刻多麼關鍵,瞭解蔣介石如何高估美國支持而改變「先安關內,再圖關外」的既定策略,恐怕他也不會再認為麥卡錫是完全的無理取鬧。
麥卡錫主義興起之前,美國外交決策高度依賴一群天真的「國際專家」。以被他冤枉的「中國通」拉鐵摩爾為例,此人是蔣介石的美國顧問,在1938-1950年負責美國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間的聯絡工作。
1937年,拉氏訪問過延安,在其回憶錄中,他如此敘述對毛澤東的印象:「一位屬於人民的人——一個智力超群但顯然具有農民血統的人。」回憶延安之行一節的最後部份,他更借同伴之口說出了這樣一番話:「我遇見過很多國民黨知識份子。我也曾跟軍閥有來往。幾乎沒有甚麼樣的中國人我沒有打過交道。但是在延安,我第一次看到一位能夠領導中國的人(即毛澤東)。」
沒有任何可靠證據顯示拉鐵摩爾是在受蘇聯指令行動,但他的言行明顯對中共大為有利,麥卡錫因而指控他為頭號蘇聯間諜,他的調查雖然不了了之,卻破壞了拉鐵摩爾的口碑和信譽,此後,拉氏專心學術,再也沒有涉足政治相關的工作。
當然,美國外交方針的轉變也未必與麥卡錫直接相關,很可能僅僅是美國官方為自己的角色轉變而主動作出的調整。在50年代,大量同情共產主義的知識份子都淡出了美國的核心部門,並不因麥卡錫主義受挫而扭轉。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要數二戰時曾主持原子彈開發的英雄奧本海默。經過一次持續四星期的國會聽證,1954年6月,美國政府解除了他作為原子武器顧問的職務。這番遭遇讓奧本海默也名列麥卡錫主義受害者名單,但事實上,此刻的麥卡錫已經在陸軍聽證會上遭到重創,變得不受參議院待見了。
奧本海默通不過安全調查的原因,主要在於他的妻子、弟弟和弟媳都是共產黨員,他自己也加入過共產主義組織「群眾陣線」,連蘇聯同納粹德國簽訂協議的消息都沒能改變他的初衷,可見其信仰之堅定。
1943年初,奧本海默接觸過蘇聯間諜,在當年8月向安全官員匯報此事時,他卻撒了謊,說是聽說的別人的事,經安全官員詢問方纔講出實情。解密的蘇聯檔案顯示,奧本海默確實拒絕了蘇聯間諜的合作邀請,沒有把原子彈開發的資料交給他們,他之所以想隱瞞,很可能是出於私交和共同的政治信仰,企圖庇護那些在曼哈頓工程中鬼鬼祟祟的朋友們。(原文摘自「大象公會」,標題為編者所加)

2017年9月11日星期一

偉博文化大麻講座

律師鄭博仁提醒民眾,即便大麻在明年1月1日正式合法化,民眾也不能開車攜帶大麻跨洲、坐飛機、在家種大麻前先與城市政府確認是否需要許可證。

大麻講座邀請了律師鄭博仁、孫建平分別講解大麻新法和注意事項,以及針對大麻業者,及有興趣在明年1月成為大麻業者的民眾介紹如何申請執照等問題,另外城市政府官員、會計師、大麻業者等也出席說明政府政策,提醒民眾在新法上路後容易忽略的盲點。

許多人認為大麻合法了,明年1月1日起就可以放開來抽,鄭博仁告訴民眾,大麻雖開放娛樂用,但不允許在公共場合、聯邦所處領地以及車內吸食大麻,跨州旅行的時候也不能攜帶大麻,即便兩地都是大麻合法化的州,在州邊境處仍屬於聯邦管轄屈,而聯邦大麻還沒有合法化,因此坐飛機也是不可以帶或者吸食大麻。

另外根據法律每人可以種植6棵大麻,雖然法律並沒有規定是否一家人同一住址可以疊加大麻棵數,鄭博仁建議,首先應該和所在的城市政府聯繫,大部分政府都要求在家種娛樂用大麻的人需先註冊,還須依市政府規定同一地址最多不能超過多少棵,但相信在州法上路後,會逐步完善。

鄭博仁指出,如果華裔民眾想要針對大麻做點投資,除了大麻本身的種植、銷售行業外,應關注各個城市批准的大麻工廠區域,投資區域內以及周邊的房地產,目前數以萬計的人看中大麻市場,大麻工廠的成長可以預見,而投資廠房是比較穩妥,不受新法改變和勞工等其他部門督管。

孫建平律師針對想要成為大麻業者的民眾,普及了新法內容,民眾可以在明年1月2日到州政府相關辦公室提出申請,大麻業者如持股20%以上,公司決策人、主管階級都要經過打指模、背景調查,申請書需要準備商業計劃,畫圖標示工廠內哪裡種大麻,哪裡負責採收,哪裡負責製造等。

預計州大麻業者申請者會非常多,因此法律規定了審核的優先權,首先是2015年前已經有城市大麻經營執照的,第二順位是2015年至17年間有執照的業者,最後才是新鮮想要加入大麻產業的申請人。

大麻講座吸引了百人參加,其中華人占多數,有一些是已經從事大麻行業的業者,更多是對大麻行業有興趣,或者有地想要租給別人種大麻的民眾,講座座無虛席,後排和兩側走道都站滿了認真聽講的民眾。

2017年5月23日星期二

合法入境卻逾期不歸 美要嚴打這類無證客

簽證逾期不歸如今取代偷渡,成為無證移民的最嚴重問題,國土安全部22日公布報告顯示,去年有73萬9450人先前合法入境卻逾期不歸,表明美國對簽證持有人的出境檢查存在漏洞,國安部表示將加強執法力度,嚴打逾期不歸的違法行為。
部分逾期不歸者是短期滯留,最終仍會離開美國,但大多數是長期滯留,截止去年底,近63萬人仍未離境。
在美國核放的學生簽證、旅遊簽證和工作簽證等短期簽證中,學生簽證的逾期不歸最嚴重,比率超過5%。
國安部去年表示,幾乎沒有一個逾期不歸者受到調查,2015年僅2500個逾期不歸者最終被遣返,比率占1%。由於逾期不歸者很難追查,意味著美國一年就新增近50萬個無證移民。
逾期不歸者中最多的是免簽證國家的公民,其中主要來自歐洲。美國與世界30多國簽有免簽證協議,可不用簽證在美逗留90天。
但逾期不歸比率最高的是非洲的布基納法索和吉布提,占兩國持簽證入境者的四分之一。阿富汗是占13%,伊拉克11%,法國和德國的比率都不到1%。
逾期不歸者是持簽證入境,受到過簽證官的審查,免簽國家的逾期不歸者在入境時,也受到移民官的查驗,他們與沒有任何入境紀錄的偷渡客不同。但國安專家指出,逾期不歸也會產生安全隱憂,在九一一恐怖攻擊的劫機犯中,至少五人是逾期不歸。
統計的逾期不歸者只包括機場和港口入境的人,不包括陸路口岸的入境者。與美國接壤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逾期不歸問題也很嚴重,兩國僅機場和港口入境的逾期不歸者,就達18萬2000人。

2017年5月10日星期三

【北美洲】北美洲最高山:從麥金利山改為迪納利山(Denali)


2015-08-31
新聞來源:BBC中文網

之前,當局宣佈將北美海拔最高的山改回原住民名稱。

北美洲最高峰是海拔6,168公尺的麥金利山,不過阿拉斯加州的原住民稱之為迪納利,也就是大山的意思。

1896年,一名淘金者在得知威廉·麥金利已經被提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後,將這座在阿拉斯加州境內的大山命名為麥金利山。

美國內政部長薩利·朱厄爾女士在聲明中說,將這座山改回原住民本名是因為「阿拉斯加原住民的傳統而且得到了阿拉斯加當地人民的支持」。聲明也提到,後來成為美國第25任總統的麥金利,從來沒有到過阿拉斯加州。
這幾十年來,阿拉斯加當地人民曾經多次試圖將麥金利山改名,但是送到國會討論的時候,一直被麥金利的故鄉--俄亥俄州擋下。

目前還不清楚,俄亥俄州的聯邦國會議員是否會再次阻止麥金利山改名。
麥金利後來贏得連任,但是在第二個任期之內、於1901年遇刺身亡。

【北美洲】洛杉磯科技聚落 「矽灘」全美發展最快

2015-12-03
新聞來源:TVBS新聞 FOCUS

全球的科技重鎮無庸置疑是美國矽谷,不過同樣在加州,位於南邊的洛杉磯,近來發展成美國成長最快速的科技新聚落,尤於當地緊鄰海灘還因此得到「矽灘」的稱號,跟矽谷專精科技不同,矽灘因為好萊塢的地利之便,比較著重科技與娛樂產業的結合,當地企業與地方政府,更是有計畫性的讓科技產業在「矽灘」深根。例如迪士尼,每年都會選出十個具有潛力的新創公司,提供資金、knowhow,共同進行開發,協助迪士尼的娛樂王國,科技轉型。

整年的陽光沙灘是洛杉磯給人的刻板印象,不過就在這座悠閒城市的西岸出現美國發展最快速的科技新聚落,還有個SiliconBeach「矽灘」的稱號。

新創公司代表:「這個APP是晚上約會的新革命,只要輕敲鍵盤就可以鎖定你要的地方。」

提供有志青年發表創意尋找資金的平台,這種交流活動在「矽灘」經常舉辦,據統計2011年以來,「矽灘」出現了800間新創公司,成長速度堪稱全美第一。

因為跟發展已經接近飽和的「矽谷」比起來,南加州的成本相對較低,附近還有個國際機場,重點是洛杉磯對新創產業有完整的扶植計畫。

新創公司代表:「矽谷競爭比較激烈,我認為在這裡比較容易脫穎而出,我們有很多新創公司很充足的活力,我不覺得我們會到其他地方去。」

總部在洛杉磯的迪士尼,推出一個名為「迪士尼加速器」的育成計畫,每年挑選十個科技新秀,提供12萬美元資金、140人指導團隊,透過三個月的合作,看看如何用科技提升迪士尼既有的娛樂資產。

「迪士尼加速器」計畫主管:「入選的公司從機器人到3D列印、次世代玩具、還有影片虛擬實境。」

例如去年入選計畫的一間機械球製造商,迪士尼發現他們的核心技術跟旗下電影《星際大戰》裡的BB-8Droid概念非常類似,便簽約合作生產玩具,短短幾小時內就賣光全球庫存,在即將上映的系列片預告中,BB-8Droid還因此多了不少鏡頭。

「迪士尼加速器」計畫主管:「事實上去年跟我們合作的公司,都跟我們旗下的單位簽了至少一到兩項合約。」

來自日本的深澤專長是APP研發,去年也入選迪士尼的培育計畫,這是他在日本就已經做出雛形的APP,只要拍下個人大頭照讀取。APP開發商深澤研:「就變身殭屍了,還可以活動,我想說殭屍在美國是最受歡迎的。」

與迪士尼合作開發之後,深澤的變臉軟體更進階,可以選擇變成迪士尼電影中的熱門角色。APP開發商深澤研:「你可以變成《神鬼奇航》的傑克斯派羅船長。」

「迪士尼加速器」計畫主管:「他們有些構想能讓我們思考,不管是直接或是間接的都提供迪士尼創新能量。」

立體變臉的概念意外大受歡迎,被下載超過數百萬次,對迪士尼來說,扶植新秀的同時其實也有賺頭,因為這等於是替迪士尼發掘新商機。雅虎副總約翰布魯諾:「我們開始看到(影片相關)製作公司與科技公司之間的匯流。」

注意到「矽灘」的新創崛起,許多科技大品牌也紛紛到洛杉磯開設據點,例如近來著重影音內容開發的Yahoo,今年八月就在「矽灘」開設新辦公室,挾著周邊有多間知名學府以及鄰近好萊塢的地利之便,能確保Yahoo同時爭取到優秀的影像與工程人才,短短四個月辦公室員工就達到400人。

不動產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塊地,是Google最近才買的,差不多10英畝(相當一個棒球場)。」

新創公司CEO法柏索拉卡:「我們常去舊金山跟大科技公司談,卻不如洛杉磯友好與能給的支援。」

矽灘爆炸性成長也帶動當地房價飆升,2000以來,洛杉磯的房價成長了138%,比起舊金山116%、紐約80%都還要高。更有報告指出,洛杉磯未來還有潛力發展成僅次於矽谷跟以色列,全球第三大科技聚落

新創公司CEO麥可瓊斯:「藉著娛樂事業賺進大把鈔票所以建立了很好的生態體系,從娛樂事業中賺錢,但科技生態卻很薄弱,不知如何讓科技在洛杉磯壯大。」

舊金山的矽谷著重科技,洛杉磯的矽灘偏向娛樂,加州的新創版圖正在不斷擴大中。

2017年5月6日星期六

分類廣告網站龍頭 Craigslist 上演驚世傳奇



(綜合報導)在這個使用者介面的分量日漸增重的年代,怎麼還會有網站維持 1990 年代的設計風格,而且始終能雄踞產業龍頭的地位?不但如此,它還曾經擊退 eBay、微軟和 Google 的威脅,較量過的對手幾乎可以湊成半部美國網路產業史,但卻選擇拒絕上市!這是美國幾乎人人用過的網站,網路分類廣告之王 Craigslist 的故事,而一切要從上世紀末那股網路巨浪說起。
西元 1995 年,3 月 Yahoo 成立公司,7 月亞馬遜(Amazon)的網站正式上線,8 月網景(Netscape)在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市,微軟的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 首度亮相,9 月 eBay 成立,這一年可說是大網路時代的開端。也在這一年,Craig Alexander Newmark 創辦了 Craigslist。和其他在網路時代意氣風發的小夥子們不同,Newmark 當時已經 43 歲了。這個戴著貝雷帽的光頭大叔原本在 IBM 當了 17 年的工程師,後來在舊金山展開他的事業。

一開始 Craigslist 只是 Newmark 向朋友們發送各種活動通知的電子郵寄清單,但漸漸有越來越多人加入,並增加了求才的欄位。在口耳相傳之下,使用 Craigslist 的人數快速增加並催生了網頁版本,讓 Craigslist.org 在1996 年上線。在一個人人夢想一夜致富的網路創業時代,把網址結尾設定為通常是非營利組織使用的「.org」怪異選擇,將是未來 Craigslist 這家公司特立獨行的開端。
在 Craigslist 迅速的成長下,1998 年 Newmark 和 Christina Murphy 以及 Nancy Melone 合作成立了非營利組織 List Foundation,並由 Melone 擔任執行長。Melone 想藉著 1990 年代末期湧入網路業的資金狂潮將 Craigslist 打造為新的網路明星,但 Newmark 卻對公開上市興趣缺缺,兩人也因此決裂,Melone 辭職離開並創立了 MetroVox。
面對複雜而眾多的法規,Newmark 還是在 1999 年選擇將 Craigslist 轉為公司。這一年被當時的媒體稱為上市之年,全年上市募集資金是破紀錄的超過 690 億美元。公司上市第一天平均漲幅高達 68%,等同於將近七支台股的漲停板,當時歷史上十大首日漲幅該年就佔了 9 個之多。此時矽谷的創投建議他追求利潤,成為億萬富翁根本易如反掌,Newmark 卻只是說,「我知道對我來說,夠了就是夠了。」
即使對世俗財富的豁達態度令人敬佩,這卻不足以讓 Newmark 成為優秀的領導者。「人們讓我知道,身為一個管理者,我做得很爛。」他在日後的訪談中這麼說。大方承認自己缺乏領袖才能的舉動堪稱史上罕見,而更誇張的是這個奇怪的大叔 2000 年 11 月所做的驚人決定,把執行長職位讓給加入公司不到一年的技術長 Jim Buckmaster。

與和藹可親的胖大叔 Newmark 相反,Jim Buckmaster 是身高超過 200 公分的嚴肅男子,生性低調的他在接任執行長之前就為 Craigslist 的功能設計和優化有相當貢獻。身為美國左派思想大師 Noam Chomsky 的支持者,Buckmaster 可能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個被媒體評論為共產主義者和社會無政府主義者的執行長,但這並未阻止他帶領 Craigslist 一飛沖天。2000 年開始 Craigslist 跨出舊金山向美國各大城市進軍,並在 2003 年首度在海外推出服務,至今已遍佈 70 個國家和超過 700 個城市,其中也包括台灣。
火箭式的擴張讓 Craigslist 成為新的網路巨頭,巔峰時期每個月擁有高達 500 億次瀏覽量,發表 8,000 萬個分類廣告和超過 100 萬個新職缺。光是美國每個月就有超過 6,000 萬人使用,相當於每 5 個美國人就有一個在一個月內用過 Craigslist,也讓 Craigslist 穩居全美前二十大網站,估值更上看數 10 億美元。坐擁流量金雞母的 Craigslist 在 2004 年才首度收費,但僅限於少數城市的徵才廣告,即使到現在都只有少數區域的特定類別才收費。原因無他,因為這個網路公司和非典型創辦人、執行長一樣,非常非常「不正常」。
2006 年 12 月執行長 Buckmaster 在瑞士銀行的全球媒體大會上被分析師問了一個很華爾街式的問題:如何最大化 Craigslist 的收益?這位怪咖執行長給了個全場屏息的回答:「這並不是我們的目標。」和其他追求獲利的公司不同,Newmark 和 Buckmaster 對利潤極大化嗤之以鼻,他們並不希望因為追求金錢而犧牲了公司的經營方向。Buckmaster 表示「我們要極大化的是社會資本而非自己的金融資本,透過我們的網站能讓人們滿足基本的需求。」
有著迥異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目標,Craigslist 顯得獨樹一格。亞馬遜、eBay和 Yahoo 這些科技巨擘的員工人數都超過上萬人,那同屬全美前二十大網站的 Craigslist 員工人數該有多少人?答案是不到 50 個人。極少的員工數量相對的是驚人的人均產值,在 2010 年高達 333 萬美元,是 eBay 的 6.2 倍,是 Yahoo 的 7.2 倍,更是 Twitter 的 23 倍。因為不需要將收入最大化,Craigslist 沒有業務、行銷、人資、市場開發和廣告部門,整個公司只有工程師、客服人員和會計師。「對 Craigslist 來說,社會第一,賺錢第二。」這個只用一句話就震驚整個金融圈的人這麼說。Craigslist 也因此在改為營利公司之後保留「.org」網域,象徵其公共服務的使命和非商業的公司文化。

創辦人 Newmark 也覺得相較於賺錢,幫助他人更為重要。他在退位之後沒有像 Bill Gates 一樣功成身退,也沒有學 Steve Jobs 去別的公司再上演王子復仇記,而是在 Craigslist 擔任一般客服人員。這代表要是寫信去 Craigslist,回信的可能就是 Newmark 本人。創辦人同時待在董事會和最基層,只能說這大概只有 Craigslist 才辦得到。Newmark 對此不以為忤,他除了繼續在 Craigslist 工作,也創辦了自己的慈善組織。或許 Craigslist 一切成就的根源,在於 Newmark 和 Buckmaster 兩個大叔難得的合作無間,沒有爭權奪利也沒有嫉賢妒能,抱持著共同的信念帶領 Craigslist 向前邁進。
Newmark 認為網路的力量將塑造前所未見的大規模草根式的民主,而且相信媒體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 Newmark 長期以來關注新聞倫理、公民參與和女性創業等議題,並捐款支持相關的非營利組織。2016 年他提供媒體學院 Poynter Institute 100 萬美元作為新聞倫理教學之用,2017 年同樣捐款 100 萬美元給非營利調查媒體 ProPublica,並與非營利組織 Women Who Tech 合作舉辦女子新創競賽(Women Startup Challenges)。

獨一無二 創辦人至今仍身兼基層客服人員

Craigslist創辦人Craig Alexander Newmark。

(綜合報導)打著公益的大旗並不能讓公司在血腥的商業戰場上生存,而 Craigslist 絕非只會空談理念的嘴砲王,更是顛覆遊戲規則的冷血殺手。2000 年前後 Craigslist 和其他網路分類廣告的崛起,狠狠重創了美國地方報紙,其賴以為生的廣告收入在 2000 年後開始從高點滑落。
據學者估計,整體報刊產業在 2000 到 2007 年因為 Craigslist 損失的分類廣告收入高達 50 億美元,更別提報業股價下跌和引發裁員潮等其他負面影響。當 Yahoo 和 Google 擊潰傳統公司把戰利品納入口袋時,分類廣告的新王者卻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網路業的競爭可不是請客吃飯,拿著卻不吃的大餅自然引起各方覬覦,而其中最強力的挑戰者是同樣來自加州的網路帝國成員。
Newmark 開始在舊金山為自己的電子郵寄清單修修補補的同年 9 月,一個來自巴黎的年輕人在一灣之隔的聖荷西架起了名為 Auctionweb 的網站。日後這個由 Pierre Omidyar 創辦的網站將成為世界知名的網路巨獸,也是 Craigslist 最強勁的對手,eBay。和 Craigslist 的專注與保守不同,eBay 以極具侵略性的風格發動大量購併,曾涉足網路通訊和第三方支付等各領域,並擁有龐大的資產和上萬名員工。
2004 年 eBay 從 Craigslist 的前員工手上收購了 25% 股份,引起許多使用者的疑慮,也埋下來未來爭端的伏筆。2005 年 eBay 將世界各地收購的分類廣告網站整合成奇集集(Kijiji),和 Craigslist 正面對抗。奇集集挾帶著 eBay 龐大的資源和眾多優化的功能在各處攻城掠地,在台灣也成了最大的分類廣告網站,聲勢浩大且備受各方看好。當時 Craigslist 已經是全美最大的分類廣告網站,面對奇集集的威脅只是保持一貫步調,專注本業和滿足用戶的需求。
2008 年奇集集站上了第二名位置,但流量與 Craigslist 相去甚遠,此時 eBay 展開下一波攻勢。eBay 在 4 月控告 Craigslist 試圖稀釋 eBay 擁有的股權,Craigslist 則表示 eBay 不該感受到威脅,除非他們的目標是惡意併購 Craigslist。除了暗示 eBay 圖謀不軌,Craigslist 還在 5 月反控 eBay 透過董事會席位竊取 Craigslist 的商業機密來幫助麾下的奇集集。雖然最終 2010 年法院裁定 Craigslist 無權稀釋 eBay 的股權,eBay 並未就此獲勝。雙方在纏鬥多年後,奇集集元氣大不如前,在 2015 年宣布退出台灣等多個市場,eBay 也在同年 6 月將手中股份賣還給 Craigslist。)
不是只有 eBay 垂涎分類廣告的豐厚利潤,因此 Craigslist 在擂台上擊倒過不少大有來頭的對手。2004 年創立的 Oodle 有優秀的技術,被創投看好能挑戰 Craigslist,雖有大筆資金的挹注最後卻不成氣候。微軟在 2006 年推出 Windows Live Expo,試圖利用 MSN 擁有的龐大會員數為基礎和 Craigslist 競爭,但僅僅過了兩年就慘澹收場。Google 則以 Google Base 做為向 Craigslist 叫陣的武器,被譽為是巨大的威脅,卻很快如微軟一般兵敗如山倒。難怪當時執行長 Buckmaster 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其實沒什麼考量到競爭對手,每年網站的使用率大概成長了兩倍……我不覺得我們該為此失眠。」
商業叢林的競爭不會因為 KO 幾個大魔王就宣告破關,來自後進的挑戰還是源源不絕,共享經濟的浪潮更衝擊這個已經 22 歲的網站。Airbnb 和 StubHub 等新創公司從不同項目上侵蝕 Craigslist,Airbnb 更在 2017 年研究進軍長期租賃市場的可行性。Facebook 在 2016 年推出 Facebook Marketplace 意圖在分類廣告市場分一杯羹,老對手 eBay 則以旗下的應用程式 Close5 捲土重來,下載次數在短短兩年內就突破了 700 萬。
面對四面八方而來的對手,以及智慧型手機和共享經濟等各種新趨勢,Craigslist 基本上還是堅守其服務核心。雖然介面總是被批評老舊,但簡單而直接的特性、方便快速的載入並滿足用戶的需求,沒有太多功能擾亂視線和拖累速度。對 Craigslist 來說群眾才是最重要的,他們專注於傾聽用戶的想法,只加入用戶想要的功能而非能獲利的功能。此外,龐大的長期用戶數量讓 Craigslist 形成一個廣大的社群,有效維持舊用戶的忠誠度和對新用戶的吸引力。Craigslist 從不分心於新事業,也從不收購其他公司,專注在本業上 20 年如一日。最可怕的是 Craigslist 不在乎獲利,這不只是讓價格直接鎖定到免費,也讓整個行業一起拖入極低利潤的泥淖中。Craigslist 對此不以為意,但需要應付行銷費用、人事成本和投資人期待的對手就倒大楣了。

光頭大叔超醜網站 竟能像葉問以一打十

.

(綜合報導)除了以群眾和用戶為核心的理念,執行長 Buckmaster 有一套獨特的管理哲學。他不緊盯營業數據,認為一季做得差或好並無關緊要。Buckmaster 從來不開會,他表示「我覺得開會愚蠢又沒用」。不過他也和其他頂尖公司一樣重視人才,盡可能為公司尋找對的人,Craigslist 更是矽谷公司中罕見的少有人離職的公司。
在時代的進步之下,近年 Craigslist 也難得在功能上做出回應。Craigslist 在 2012 年 6 月推出行動版網站,10 月開始在部分城市提供地圖服務。即使目前 Craigslist 受競爭者的影響並不明顯,但從回應的幅度上可以看出比起過去更具威脅性。許多媒體聲稱 Airbnb 等獨角獸的興起將對 Craigslist 宣判死刑,究竟是否成真就留待時間佐證,畢竟早在十年前微軟和 Google 來襲時,他們就大張旗鼓的說 Craigslist 會死了不是嗎?
或許在美國 Craigslist 最為人所知的不是以公共服務為核心的理念,也不是對抗大鯨魚的故事,而是他們的介面好醜好醜。從上個世紀以來 Craigslist 從未大幅更改設計,曾有人戲稱如果有人從 20 年前穿越到現在,他唯一不用學就會用的網站大概只有 Craigslist。過時的設計和現今各種美輪美奐的 App 相比,多數人都會覺得早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也難怪媒體老是唱衰 Craigslist。但 Craigslist 能用這麼簡陋的介面走過 20 年絕非巧合,甚至可以說正是屹立不搖的原因。
做為分類廣告網站,Craigslist 的核心功能在於讓用戶張貼廣告和搜尋他人張貼的廣告,因此設計也百分之百專注於這兩件事。相當簡單的設計讓人得以直覺使用,即使對網路不熟悉的人無須教學都能輕鬆上手。Craigslist 沒有多餘的功能、沒有橫幅廣告、沒有彈出式視窗、沒有新聞跑馬燈、沒有煩人的推薦內容、沒有亂七八糟的圖片和影片,只是單純讓人找廣告和貼廣告。
被批評毫無審美觀卻簡單直觀的設計反映的,是 Craigslist 一以貫之的文化和以群眾為核心的理念。無論是設計還是功能,經營方向或是商業決策,重點都在於讓群眾滿意。他們並不在乎外界的批評,專注於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既然用戶不抱怨設計那就無須改變設計。簡單又實用、幾乎無技術門檻、沒有裝飾和累贅的設計,也是完美符合 Craigslist 品牌形象的設計,更是讓成千上萬用戶滿意的設計。很醜的設計,卻是很好的設計。
Craigslist 是世界最大的分類廣告網站,每天都有無數新張貼的廣告,內容包羅萬象。光是物品買賣就分成近 40 個類別,交友有同性有異性,並分成從柏拉圖式關係到開放式性關係等 9 個分類,可謂應有盡有。其中不乏各種光怪陸離者。有人在 Craigslist 上贈送世界各國的番茄醬包,也有人販賣偷來的艾美獎獎盃,甚至還有人貼廣告徵求伴娘。前陣子手機遊戲 Pokémon Go 當紅,自然有人出售高等級的 Pokémon Go 帳號,或是提供收錢幫忙練等級的服務,但最誇張的或許是 2017 年 4 月張貼的動物園廣告。只要你願意出價 35 萬美元,就能在 Craigslist 上買下位於佛羅里達的 The Emerald Coast Wildlife Refuge Zoological Park,包含土地、設備和獅子、白虎、黑熊和海獺等 90 多隻動物,讓電影《我們買了動物園》的情節真實上演!

除了 Craigslist 上真的是什麼都不奇怪,也可以看出 Craigslist 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什麼樣的問題和需求都找上 Craigslist,甚至漸漸發展成現代美國文化的元素之一。有些電視劇會提到或是使用 Craigslist 為背景,歌手 “Weird Al" Yankovic 還寫了一首名字就叫《Craigslist》的歌曲。2005 年推出的紀錄片《24 Hours on Craigslist》敘述 2003 年 8 月 4 日使用 Craigslist 的用戶生活,並在多個電影節獲選為最佳紀錄片。另一部電影《Craigslist Joe》則記錄 Joseph Garner 橫跨美國的 30 天旅行,途中所有食衣住行都依靠 Craigslist 用戶的善心捐贈。Garner 希望利用這個行動鼓舞在金融風暴下重創的人們,證明美國人的團結和善心。)
Craigslist 被媒體評價為「蔑視廣告、拒絕投資、忽視設計又不創新」,將一般的商業策略棄之如敝屣,但卻能成為最成功的企業之一,依靠的是始終把「群眾」,同時也是「用戶」放在第一位。Craigslist 滿足了每個人都會有的基本需求,工作、買賣東西、找房子、找朋友、找伴侶等等,拼拼湊湊就是人生。它是為群眾而生的公司,免費而平等,不為特定階級服務,對任何人都開放,才能容納整個社會。Craigslist 開創了另一種企業的可能,在堅持公眾服務的核心同時保持營利。相較於許多共享經濟的新創公司滿口仁義道德卻壓榨社會的嘴臉,看似過氣的 Craigslist 才是真正讓人欽佩的偉大企業。

不理川普健保 SB562加州全民健保 加州業者批:吃垮政府

(綜合報導)周四(4日)美國眾院通過總統川普提出的醫改方案,下一步要過參議院一關,共和黨及川普已在白宮大舉慶祝歐巴馬醫保「已死」。不過對於加州而言,川普醫改或許與他們無關,因加州加州參議會衛生委員會4月26日表決通過SB562加州全民健保(single-payer health care)法案,如果SB562最後實施,看病全部由政府負責。從事加州保險業20多年的華興保險總裁張國興(Kenny)直斥SB562太理想化,倘若通過「保險公司全部要倒閉,從業者飯碗不保。」

過去歐巴馬醫保強制全民都買保險,一旦取消罰款後投保人或會減少,對於保險公司營業額有負面影響。在歐巴馬醫保實施後,有八成做健康保險的經紀公司都打烊了,只剩下少數的經紀公司繼續營運。如果川普醫保能順利通過,張國興認為,「情況不會更壞,除非把所有健保統統歸政府去管,所謂的single-payer,這樣的情況保險經紀都沒有了,保險公司都沒有了,大家都關門回家了。」

雖然川普將推翻歐巴馬醫保,但加州現正處理一項新提案SB562加州全民健保(single-payer health care),該提案已於4月26日成功過了第一關。張表示,如果最終落實,無論川普醫保怎樣改都會與加州無關。SB562雖然得到美國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粉絲支持,但「對於保險從業者而言是一場惡夢」。

「如果SB562通過的話,加州將會變成一個大磁鐵,將有病的人﹑沒錢的人統統吸進加州;海外來治病的﹑生孩子的,全部都要cover了!」張國興認為,SB562是讓州政府當大慈善家,提案覆蓋的層面太廣泛,無論是有證還是無證移民都要保,花的都是加州納稅人的錢。他形容,「就像台灣的廟會,會歡迎四面八方的人來食,可是也是有限時,一頓兩頓還可以,總不會一年365日天天讓人家來食,都不付錢,這是不是把周圍的餐廳都搞死了!」

由州議會民主黨人提出SB562 ,其中一目的是要應對萬一歐巴馬健保遭成功推翻,加州將不受影響。法案建議由加州政府成為單一健保供應商,負責與醫療機構及私人執業醫生簽約,民眾求診不用擔心自付額(deductible),看病後醫生及醫院直接向政府收錢,所有聯邦醫療資助都會歸州政府管。提案支持者認為,SB562可以簡化現有制度,減少行政費用。由於川普醫保會削減聯邦資助,白卡人士恐受影響,而SB562 就可以為加州局民提供全面保障,亦不用面對保險公司每年遞增的保費,有證及無證移民都可以享用到醫療資源。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